治疗:
1.早期矫治
(1)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咽部疾患等。
(2)对导致前牙深覆盖的牙齿问题进行处理,例如拔除上颌多生牙、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时的间隙关闭、下前牙舌向倾斜合并拥挤的开展排齐、上牙弓宽度不足的开展等。牙齿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般可采用可摘矫治器。
(3)对于存在上下颌骨关系不调的安氏?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患者进行矫形治疗以影响颌骨的生长(图2A,B)。
①促进下颌向前生长:?类错

的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因此,对大多数?类错

病例,近中移动下颌是矫正前牙深覆盖、远中磨牙关系和增进面部和谐与平衡的有效方法。下颌骨是人体所有骨骼中生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骨骼,男性一直要到23岁。女性到20岁。从替牙期到恒牙早期,下颌经历了生长快速期,下颌总长度(Ar-pg)和下颌相对于颅底的突度(SNB角)均有明显的增大。在此阶段宜采用功能矫治器如
肌激动器、
功能调节器?型刺激、促进下颌的向前生长,对许多?类错

前牙深覆盖和远中磨牙关系的矫正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简单功能矫治器如
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前庭盾、下唇挡等也可以使用。恒牙列完全建

之后,下颌的生长量大部分完成,但仍保留一定的生长潜力,下颌长度与相对于颅底的突度仍有小量的增大,这是恒牙早期病例的治疗中可以利用的。
②远中移动上颌与抑制上颌向前生长:若?类错

是因上颌骨位置靠前引起,理论上讲应当使用矫形力远中移动上颌。但是真正上颌前突的病例并不多见,大多数?类错

病例的上颌位置较正常;同时远中移动上颌的难度很大,即使使用
口外唇弓并有很好的合作,上颌突度(SNA角)的减小也极其有限。因此,正畸临床上将上颌骨远中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小。真正的骨骼畸形需要采用外科手术。
抑制上颌向前的发育却是可以做到的。对于有上颌前突或前突倾向的?类错

病例,在
生长发育早期使用
口外唇弓,限制上颌向前生长,与此同时,下颌能自由地向前发育追上上颌,最终建立正常的上下颌矢状关系。
口外唇弓虽不能减小上颌突度(SNA角),但却可以减小上下颌间关系不调(ANB角)。
③后部牙-齿槽高度的控制:除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外,?类错

常常伴有颌骨垂直关系不调。根据几何学原理,后部牙-齿槽高度减小,下颌将向前向上旋转,下颌平面角减小,颏点位置前移,这对高角病例的治疗有利。相反,后部牙-齿槽高度增加,下颌将向后向下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大,颏点位置将后移,这对低角病例的治疗有利而不利于高角病例侧貌的改善。
口外唇弓通过改变牵引力的方向对后部齿槽高度的控制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高角病例使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使用颈牵引,面高协调者使用水平牵引。功能性矫治器,例如
肌激动器则不然,治疗中后部齿槽高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的情况常常发生。因此对以下颌后缩为主、下颌平面角较大的?类高角病例,临床上常常将高位牵引
口外唇弓与
肌激动器联合使用(图3)。
改变颌骨的生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青春生长进发期前1v2年。由于改变生长是有限度的。大多数有颌间关系不调的安氏?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病例需要在恒牙早期进行二期综合性矫治。
2.综合性矫治
(1)原则:恒牙早期前牙深覆盖病例大多数为安氏?类1分类错

,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及颅面关系不调。轻度或中度骨骼关系不调时,正畸治疗常常需要减数拔牙,在间隙关闭过程中,通过上下牙齿、前后牙齿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的
发育异常(图2C)。对于尚处于青春生长进发期前或刚刚开始的部分患者,可以抓紧时机,进行矫形生长控制。严重的骨骼异常需要在成年之后进行外科正畸(图2D)。
安氏?类1分类错

矫治原则归纳如表4所示。
(2)恒牙期安氏?类1分类错

正畸治疗的目标:
①解除可能存在的牙列拥挤,排齐牙列;
②减小前牙的深覆

;
③减小前牙的深覆盖;
④矫正磨牙远中关系。
为达到这一矫治目标,需要拔牙提供间隙。常用的拔牙模式是减数

,有的患者也可减数

。上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前牙后移、减小覆盖;下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后牙前移、矫正磨牙关系。
(3)正畸治疗过程:恒牙期拔除4颗前磨牙的安氏?类1分类错

患者的矫治多采用固定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Begg矫治器等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矫治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排齐和整平牙弓;
②关闭拔牙间隙,同时矫正前牙深覆盖与远中磨牙关系;
③

关系的精细调整。
上述3个阶段治疗中第二阶段为整个矫治过程的重点,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简介如下。
①颌内牵引远中移动上尖牙,使尖牙与第二前磨牙靠拢(图4A)。如果希望上前牙最大限度地内收,此时即可配合使用
口外唇弓,以加强上磨牙支抗。下颌尖牙一般不需要单独向远中移动。
②内收切牙、减小覆盖:内收上前牙是矫正前牙深覆盖的主要方法。如果上前牙需要较多的后移,应当使用方丝,对上切牙进行转矩移动,在内收的同时进行根舌向和(或)冠唇向控制(图4B)。若使用圆丝,上切牙的移动将为倾斜移动,间隙关闭后上切牙将会过于直立,甚至舌向倾斜,这不仅影响切牙的功能、美观,而且会造成磨牙远中关系不能完全矫正。
上前牙内收时,由于—钟摆效应―,前牙的覆

将会加深,使原本在第一阶段得以控制或矫正的深覆

重新出现。为此,在弓丝上的关闭曲前后弯人字形曲,在内收的同时,继续压低上切牙(图5)。
内收上前牙时也应当进行支抗控制,对于需要较多后移上切牙的病例,可以同时使用?类颌间牵引,必要时配合
口外唇弓。
磨牙关系矫正:由于上颌的6颗前牙分两阶段向远中移动,下颌6颗前牙同时向远中移动,下颌磨牙的前移将比上颌磨牙多;另外。在内收切牙时常常配合使用?类颌间牵引,起到保护上磨牙支抗、消耗下磨牙支抗的作用,这进一步改变了上、下磨牙前移的比例;治疗中若使用
口外唇弓,上磨牙的前移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通过这些共同作用,使前后牙段发生不同比例的近远中移动,最终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关系,磨牙建立中性

。
应当指出的是,磨牙关系中性是正畸治疗追求的目标,但并非每一个患者能够达到,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例如,当上牙弓前突而下牙弓基本正常时,可以仅拔除

内收上前牙减小覆盖,使尖牙达到?类关系,而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仍可以得到良好的形态和功能(图6)。治疗结束时磨牙尖对尖关系是很不可取的,对

的功能和稳定都很不利。
治疗
(一)前牙深覆盖的矫治目标
矫治目标有以下几点:
1.解除牙拥挤。
2.减小前牙深覆盖。
3.纠正前牙深覆。
4.矫正远中错关系。
(二)前牙深覆盖的矫治方法
前牙深覆盖的矫治方法包括早期矫治及综合性矫治。
1.早期矫治
对于因口腔不良习惯及替牙障碍、全身因素等引起的牙型及功能型前牙深覆盖应早期进行矫治。
(1)尽早地去除病因,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例如佝偻病,呼吸道疾病等。
(2)对牙型深覆盖的矫治主要根据错的表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矫治。
①上前牙唇向错位引起的深覆盖:如上前牙无间隙,前突症状较轻者可采用扩弓,
邻面去釉等方法获得间隙,然后内收上前牙减小覆盖;对于上前牙前突无间隙而中度以上拥挤者,应采用减数法进行治疗。若上前牙唇向错位有间隙者,可用附有双曲唇弓的活动矫治器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若需同时纠正不良习惯时,可在矫治器上附加唇挡丝、腭刺、腭屏等。若伴有前牙深覆,应先矫治深覆,然后再关闭问隙以减小覆盖。若上前牙过于唇向倾斜,可在双曲唇弓上焊接中切牙切端钩,防止双曲唇弓加力后向龈方移动或将双曲的近中弯制成相对的两个拉钩,在两拉钩之间使用橡皮圈牵引,橡皮圈通过切牙的切1/3处,每2~3天更换一次橡皮圈,达到内收上前牙矫治深覆盖的目的。
②下前牙舌向错位所致的深覆盖:如上颌牙弓正常,下前牙舌向错位无间隙的患者,可采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矫治下前牙的位置,扩大下牙弓前段,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盖关系。若下前牙拥挤程度较重可采用减数法矫治,排齐下前牙,恢复正常的覆盖关系。对于先天性下颌切牙缺失、牙弓缩小伴有散在间隙的患者,采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扩大下颌牙弓,推下前牙向唇侧并将下颌散在的间隙集中在下牙弓的适当部位,然后进行修复治疗。
③上下前牙唇向错位所致的深覆盖:若上下前牙均有间隙,原则上应先缩小下颌牙弓,再矫治上颌牙弓;若上下前牙无间隙,前突畸形较轻的成年人,可利用
邻面去釉的方法,
邻面去釉的部位常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若上下颌前牙均前突并伴有严重拥挤的患者,应采用减数矫治的方法,减数的部位为四个第一前磨牙,最好选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
(3)对于骨型深覆盖往往存在上下颌骨关系不调,早期进行矫形治疗可以影响颌骨的生长。
①促进下颌向前生长:下颌骨是人体所有骨骼中生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骨骼,男性一般持续到23岁,女性可持续到20岁。从替牙期到恒牙早期,下颌要经历一个生长快速期。在这个阶段时,下颌骨总长度及下颌相对于颅底的高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大。对于因下颌后缩导致的安氏
Ⅱ类错的病例,应在此阶段进行早期治疗。临床可采用功能矫治器(如
肌激动器、FR-
Ⅱ型),矫正前牙深覆盖,恢复正常的关系;也可采用简单的功能矫治器,如
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前庭盾进行治疗。
②抑制上颌向前生长:对于上颌前突或有上颌前突倾向并伴有下颌后缩的
Ⅱ类错病例,在
生长发育的早期进行矫治,可以限制上颌骨的向前生长,使下颌向前发育,最终建立上下颌正常的覆盖关系。临床上常采用口外弓来限制上颌的发育。口外弓仅抑制上颌向前生长,但不能向远中移动上颌。矫治进程中由于下颌的向前发育,使得上下颌矢状关系的不调得到矫正。
③控制后部牙槽的高度:安氏
Ⅱ类错除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外,常伴有颌骨垂直关系不调。采用口外弓通过改变牵引力的方向,对后部牙一齿槽高度的控制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高角病例应使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应使用颈牵引,面高协调者使用水平牵引。对于功能性矫治器,如
肌激动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后部齿槽高度,常会出现下颌平面角增大的情况,因此对以下颌后缩为主,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安氏
Ⅱ类高角病例,临床常将高位牵引
口外唇弓与
肌激动器联合使用。
2.综合性矫治
上述方法的矫治,虽能对上下颌的
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改变其生长是有限的,恒牙早期前牙深覆盖的病例,大多数为安氏
Ⅱ类1分类错,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及颅面关系不调。临床大多数有颌问关系不调的安氏
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的病例,往往需要在恒牙早期进行二期综合性治疗。
(1)综合矫治原则:轻度或中度颌骨关系不调时,正畸治疗常需减数拔牙。在关闭间隙的过程中,通过上下牙、前后牙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的
发育异常。对于处于青春生长进发期前或刚刚开始的部分患者,可掌握最佳治疗时间,进行矫形生长控制。严重的骨骼异常需要在成年后进行外科正畸治疗。
(2)矫治中的减数问题:对于安氏
Ⅱ类1分类错需要减数的病例,减牙主要有四个作用。
①解除上下牙弓的拥挤;
②在上牙弓,可为前牙后移提供间隙;
③在下牙弓可为颌间牵引、矫正远中磨牙关系提供间隙;
④对伴有深覆的病例,可为解决深覆提供间隙。临床常见的减牙位置,通常为四个第一前磨牙,或者拔除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及下颌左右第二前磨牙,有时也可拔除下颌切牙。
(3)正畸治疗方法:恒牙期对于拔除四颗前磨牙的安氏
Ⅱ类1分类的病例多采用固定矫治器,可选择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等进行治疗。矫治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排齐和整平牙弓;
②关闭拔牙间隙,同时矫正前牙深覆盖与远中磨牙关系;
③关系的精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