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头皮裂伤 应急症处理,将伤口加压包扎止血,进行清创缝合术。
(1)头皮单纯裂伤:处理的原则是尽早施行清创缝合,即使伤后逾时24h,只要没有明显的
感染征象,仍可进行彻底清创一期缝合,同时应给予抗菌药物及TAT注射。
清创缝合方法:剃光裂口周围至少8cm以内的头皮,在局麻或全麻下,用灭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软毛刷蘸肥皂水刷净创部和周围头皮,彻底清除可见的毛发、泥沙及异物等,再用生理盐水至少500ml以上,冲净肥皂泡沫。继而用灭菌干纱布拭干创面,以碘酒、
酒精消毒伤口周围
皮肤,对活跃的
出血点可用压迫或钳夹的方法暂时控制,待清创时再一一彻底止血。常规铺巾后由外及里分层清创,创缘修剪不可过多,以免增加缝合时的张力。残存的异物和失去活力的组织均应清除,术毕缝合帽状腱膜和
皮肤。若直接缝合有困难时可将帽状腱膜下疏松层向周围行分离,施行松解术之后缝合;必要时亦可将裂口作S形、三叉形或瓣形延长切口,以利缝合,一般不放皮下引流条(图1)。伤口较大且污染明显者,缝合后应作低位戳口置引流条,并于24h后拔除。伤后已2v3天者也可一期清创缝合或部分缝合加引流。术后抗菌治疗并预防性肌内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皮试阴性后)。
(2)头皮复杂裂伤:处理的原则亦应及早施行清创缝合,并常规用抗生素及TAT。
清创缝合方法:术前准备和创口的冲洗清创方法如上所述。由于头皮挫裂伤清创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皮残缺,应注意头皮小残缺的修补方法。
对复杂的头皮裂伤进行清创时,应做好输血的准备。机械性清洁冲洗应在麻醉后进行,以免因剧烈
疼痛刺激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对头皮裂口应按清创需要有计划地适当延长,或作附加切口,以便创口能够一期缝合或经修补后缝合。创缘修剪不可过多,但必须将已失去血供的挫裂皮缘切除,以确保伤口的愈合能力。对残缺的部分,可采用转移皮瓣的方法,将清创创面闭合,供皮区保留骨膜,以中厚断层皮片植皮覆盖之(图2,3)。
(3)头皮撕裂伤:由于撕裂的皮瓣并未完全撕脱,常能维持一定的血液供应,清创时切勿将相连的蒂部扯下或剪断。有时看来十分窄小的残蒂,难以提供足够的血供,但却出乎意料的使整个皮瓣存活。
清创缝合方法:已如前述,原则上除小心保护残蒂之外,应尽量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采用帽状腱膜下层分离,松解裂口周围头皮,然后予以分层缝合。若张力过大,应首先保证皮瓣基部的缝合,而将皮瓣前端部分另行松弛切口或转移皮瓣加以修补。
2.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头皮下血肿多在数天后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
出血和
疼痛,24v48h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对较小的血肿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v4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
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病人,须间隔1v2天穿刺1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血肿不消失或继续增大者,在排除颅骨骨折及颅内损伤后,可经套管针置入引流管引流数天,也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严密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并应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血肿合并
感染者应切开引流。婴幼儿的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必要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仍以冷敷为宜,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向颅内,引起
硬脑膜外血肿,较大者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v2次即可恢复。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3.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应首先积极采取止血、止痛、抗
休克等措施。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并保留撕脱的头皮备用,争取在12h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清创。根据病人就诊时间的早迟、撕脱头皮的存活条件、颅骨是否裸露以及有无
感染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1)头皮瓣复位再植:即将撕脱的头皮经过清创后行血管吻合,原位再植。仅适于伤后2v3h,最长不超过6h、头皮瓣完整、无明显污染和血管断端整齐的病例。分组行头部创面和撕脱头皮冲洗、清创,然后将主要头皮供应血管,颞浅动、静脉或枕动静脉剥离出来,行小
血管吻合术,若能将其中一对动、静脉吻合成功,头皮瓣即能成活。由于头皮静脉菲薄,断端不整,常有一定困难。
(2)清创后自体植皮:适于头皮撕脱后不超过6v8h,创面尚无明显
感染、骨膜亦较完整的病例。将头部创面冲洗清创后,切取病人腹部或腿部中厚断层皮片,进行植皮。亦可将没有严重挫裂和污染的撕脱皮瓣仔细冲洗、清创,剃去头发,剔除
皮下组织包括毛囊在内,留下
表皮层,作为皮片回植到头部创面上,也常能成活。
(3)晚期创面植皮:头皮撕脱伤为时过久,头皮创面已有
感染存在,则只能行创面清洁及交换敷料,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晚期邮票状植皮。若颅骨有裸露区域,还需行外板多处钻孔,间距约1cm左右,使板障血管暴露,以便肉芽生长,覆盖裸露之颅骨后,再行种子式植皮,消灭创面。
近年来,推广应用
皮肤扩张技术,将硅胶制
皮肤扩张囊时期埋藏在伤口邻近的正常头皮,于囊内间隔几天注入水,使囊逐渐扩大,头皮随之缓缓扩张。一般经1v2月,利用扩张的
皮肤覆盖修复缺损。采用这一方法修复大的头皮缺损效果满意。
出血,24~48小时后改热敷,促进血液自行吸收。若
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如
感染。对小儿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注意防治贫血和
休克,必要时予以输血。
2.头皮挫裂伤 应尽早清创缝合,细致探查伤口,彻底清除头发、泥土、玻璃等异物,剪除破碎失活的头皮组织。探查时如发现脑脊液或脑组织溢出,即应严格按开放性颅脑创伤处理。由于头皮组织血运丰富,清创缝合时间可放宽至24小时内。对伴有头皮损伤而缝合困难的病人,应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分别处理。一般通过潜行分离伤口两侧帽状腱膜下层使之松解后,即可闭合伤口;对有较大缺损的伤口,利用“s、z、Y”等形状切口,亦可使伤口闭合;若缺损过大,可采用转移皮瓣进行闭合。涉及额面部的伤口,应使用小缝针,4~6个“零”的缝线,运用美容、外科缝合技术,以期达到美观的目的。常规应用TAT,给予抗生素防止
感染。酌情予以止痛、镇静等对症处理。
3.头皮撕脱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头皮撕脱伤已很少见,但一旦发生,则早期的急救措施,包括止血、抗
休克、镇静止痛等处理,尤为重要。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对伤口清创,并闭合创面是治疗的关键。对撕脱的皮瓣,应尽力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小血管,至少包括1支小动脉和1支小静脉。使皮瓣成活,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若无吻合条件,可将撕脱之皮瓣制成中厚皮片植于骨膜上,加压包扎。如皮瓣挫伤破损严重或明显污染而不能利用时,则伤口早期处理后,择期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在上述措施无效或伤口暴露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可在颅骨上多处钻孑L,待肉芽长出后植皮。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皮瓣或皮片的状况并及时处理。加强抗
感染治疗和护理,注意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