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 ( fracture of skull )
别名: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头颅骨折
解释 收起

概述: 颅骨骨折较常见,往往是由于钝性暴力或穿透性损伤造成,大多无需特殊处理,故 骨折本身并不重要。但 颅骨骨折的发生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减速距离等密切相关,由于 颅骨骨折常并发脑、脑膜、颅内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颅内血肿、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及时、有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颅骨骨折分类较多,按照 骨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颅盖和 颅底骨折;根据 骨折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形、凹陷、粉碎和洞形 骨折等;此外,视 骨折局部与外界是否相通,又可分为闭合性 骨折和 开放性骨折。
    颅骨骨折是因暴力作用头颅使颅骨变形超过其弹性限度而产生的颅骨连续性中断。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约占1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70%。若暴力强度大、作用面积小,常致颅骨局部变形,产生凹陷骨折,所伴脑损伤也较局限;若暴力强度小而作用面积大,多数发生线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伴发的脑损伤亦较广泛。颅底复杂的骨结构使得其骨折具有特殊的表现。颅骨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主要在于颅内结构的损伤。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有头部外伤史。尽可能弄清暴力作用方向、速度和受力范围。
    2.查体要点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受伤部位头皮软组织的外伤表现,以及由骨折造成的血管、脑组织、神经等损伤的表现。根据骨折部位、性质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
    (1)颅盖骨折: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淤血、压痛和头皮血肿等软组织损伤表现。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矢状窦和横窦时,容易损伤这些血管造成硬膜外血肿,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和神志改变等脑组织受损征象。凹陷性和粉碎性骨折者,则可能产生局部脑受压或脑挫裂伤,出现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亦可造成颅内血肿,出现颅高压、意识障碍和各种神经体征。
    (2)颅底骨折
    1)前颅凹骨折:可有额部软组织损伤的表现。出血进入眶内,可见眼睑和结膜下淤血,即所谓“熊猫眼”或“眼镜征”。骨折线通过额窦或筛窦时,造成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当气体由破损的鼻旁窦进入颅腔内,则产生外伤性颅内积气。嗅、视神经损伤则有嗅觉丧失,视力下降等表现。
    2)中颅凹骨折:常伴有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损伤,出现周围性面瘫、听力减退、眩晕等。骨折累及蝶骨时,会造成脑脊液鼻漏。岩骨骨折时,脑脊液经中耳和破裂的鼓膜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血液或脑脊液亦可经咽鼓管流向口、鼻腔。骨折经过蝶骨损伤颈内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时,临床表现为头部或眶部的连续杂音、搏动性突眼、眼球活动受限和视力减退。少数病人因颈内动脉损伤造成致命性出血,大量鲜血自口鼻流出而危及生命。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损伤时,则有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前额部感觉障碍,即“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动眼神经损伤时,应注意和内血肿等引起的瞳孔改变相鉴别。
    3)后颅凹骨折:可在枕下或乳突部发现皮下淤血(Battle征),但常出现在数小时或数天后。下咽困难、声音嘶哑则提示后组脑神经损伤。后颅凹骨折常伴脑干损伤而致病情严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