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atrioventricular block )
解释 收起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它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沿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肌除极。如激动的起源及(或)传导的速度或顺序不正常,即形成心律失常。
    以下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从心房通过房室交界传至心室的激动受阻。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按受阻程度可分为I度、
    Ⅱ度和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房室传导系统发育缺陷,感染性心肌炎,心肌病和风湿热,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强心苷中毒,低钾或高钾血症,心内手术创伤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致使激动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不能下传所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按其阻滞程度不同,在心电图上分三度:第
    Ⅰ度:全部激动能下传到心室,但速度减慢;第
    Ⅱ度:部分激动不能下传到心室;第
    Ⅲ度,全部激动不能达到心室,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的病因有:
   
    ①药物作用:以洋地黄作用最为常见,过量的奎尼丁或普鲁卡因酰胺也可产生
    Ⅰ度或
    Ⅱ度阻滞。
   
    ②各种感染:以风湿性心脏炎最为常见。病毒性或原因不明的心肌炎、急性感染也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③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最常见。
   
    ④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
   
    ⑤其他: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脏手术对传导系统的创伤,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母亲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婴儿。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现病史询问患儿有无乏力、气短、胸闷、心悸、眩晕和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现象,可突然意识丧失、抽搐。询问婴儿有无嗜睡、拒奶、无力。询问有无发热、关节疼痛、环形红斑、舞蹈病等风湿热表现及病毒性心肌炎表现。询问是否在服用强心药或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2.过去史询问自幼患儿体质如何,有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低血钙、酸中毒、白喉病史。是否接受过心脏手术。
    3.个人史询问患儿有无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4.家族史询问家属中有无类似患者。询问母亲在妊娠早期有无先兆流产、感染、接触放射线等病史。母亲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
   
    (二)查体要点
    1.一般表现注意有无意识改变、血压改变,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如肝大、水肿等。
    2.心脏检查注意有无心界扩大。注意有无第一心音低钝、强弱不齐,有无第三或第四心音,有无心律不齐、搏动脱漏。心底部是否有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生后心率缓慢,有时心房与心室同时收缩使第一心音增强呈“大炮音”,心脏多无畸形。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由心房向心室传播过程中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不能下传的现象,临床上将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三度。常见的原因有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药物作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手术对传导系统的创伤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辅助检查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预防 展开
5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6 病程和预后 展开
7 最新进展 展开
8 诊断标准 展开
9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0 诊断依据 展开
11 相关课件 展开
12 相关检查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14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