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
现场急救 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滚动灭火,也可浸入水中灭火,再用剪刀剪开衣物。严禁用手拍打火焰。
化学烧伤时应立即脱去被浸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30v60min,力求彻底。
眼部
化学烧伤禁用手或手帕揉擦。对
头面部烧伤,应立即检查有无
角膜烧伤,并予优先冲洗。若为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将其擦去后再用清水冲洗。沥青烧伤,用水冷却结块后连同烧毁的
表皮整块揭去,对
表皮未被烧毁的?度创面可用松节油或汽油轻拭以清除创面的沥青。口服腐蚀性酸引起
喉部
水肿和上
消化道烧伤者,应立即用蛋清、牛奶、镁口服,以免胃胀气,造成穿孔,且禁用胃管洗胃及催吐剂;为预防消化道狭窄,可口服
泼尼松。创面仅以清洁敷料或干净被单包扎,以免再损伤或污染。剧痛者可肌注
哌替啶(度冷丁)50v100mg或
吗啡8v10mg,但伴有颅脑外伤或
呼吸困难者忌用,可改服止疼片。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但切忌量过大,以免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对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迅速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对创面污染严重,烧伤面积在5%以上者应常规给予
破伤风抗病毒血清3000U预防注射。
2.烧伤的早期处理 烧伤的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或尽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4)促进创面尽早愈合,尽量减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多系统功能衰竭。
①轻度烧伤: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皂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
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v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
感染。头面部、会阴部、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
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湿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可涂敷成痂药如虎杖液、烧伤湿润膏等。创面避免受压,定期考身,
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②全身治疗:成人?度或?度烧伤面积超过15%v2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病人,有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
休克,应进行补液治疗,此外,应依据情况给予适当的
支持疗法,可参考有关章节。
③烧伤的
感染处理: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湿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
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v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
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3.其他处理措施 除以上处理外,还需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如深二度烧伤因
感染损伤深度加深、或?度烧伤并根据情况进行去痂或植皮。因瘢痕形成影响功能,需及时进行各种
理疗以恢复功能,如仍不能使受伤部位功能恢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可参考外科相关章节。
(1)中医疗法:
①毒热炽盛型(早期):
方药:用解毒清营汤加减。
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连10g、连翘30g、赤芍15g、白茅根30g、粉丹皮15g、生地30g、绿豆衣15g、茜草根15g。
②热盛伤阴型(中期):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
生地15g、石斛15g、二冬各15g、玉竹10g、南北沙参各15g、银花30g、蒲公英30g、连翘15g、茯苓10g、泽泻10g、六一散30g。
③气血两虚型(后期):
方药:八珍汤加减。
生芪3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二地各15g、陈皮10g。
(2)局部治疗:适宜中、小面积烫伤。
①?度外用
紫草油(紫草茸1000g,芝麻油5000g。浸泡一昼夜,文火炸焦黄,去渣)。
②浅?度外用烧伤1号油。
③深?度和?度烧伤可先用紫色疽疮膏和化毒散膏各半混匀外敷,等痂皮脱落后,可撒布五白粉,暴露创面。
④等腐肉脱净后,肉芽新鲜之疮面,外用生皮粉或敷甘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