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皮肤蝇蛆病(Cutanenous myiasis)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 皮肤所引起的一种 炎症反应。本病多见于牧区,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均有报告。蝇蛆病源为牛马等牲畜的一种 寄生虫病,亦可 感染于人。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 皮肤或毛发、衣物上,当卵孵化成幼虫后,即可穿入 皮肤,引起皮下蝇蛆病。皮损出现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适,表现为疖肿型,匐行型两种 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皮损出现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适,如轻度发热、头痛、头昏、恶心、倦怠、失眠、四肢麻木,局部皮肤有皮肤出现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皮肤疏松部位多见。数目不等,可多达十余处,常分批发生。好发于肩胛、胸、腹、腰、臀等部,亦可见于眼睑或口唇附近,常此伏彼起,一处愈后,他处又复出现。2.匐行型 皮肤出现曲折线样红肿,末端为一水疱,此系幼虫活动标志,幼虫居于疱的前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可达10%v40%。血沉加速。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呈嗜酸性肉芽肿状,真皮内有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见虫体断面。
【预后】
发热 | 头痛
| 氯喹 |白降丹 |普鲁卡因 |组胺 |
| 疱疹 |皮损可呈角样突起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