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性干皮病 ( xeroderma pigmentosum )
别名: 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酶缺乏病;xeroderma pigmentosa
解释 收起

概述: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特点是暴露处 皮肤色素改变,伴角化或萎缩及 癌变。多见于 皮肤色素较深的人种,一般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有性联隐性遗传,由核酸内切酶缺陷造成DNA修复功能异常所致。本病的主要生化缺陷是由于 皮肤部位细胞缺乏核酸内切酶,而使日光损伤的DNA不能正常修复。初起在暴露部如面、唇、结膜、颈部及小腿等处出现 雀斑和 皮肤发干,类似日光性皮炎,开始 皮肤发红,以后出现持久性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对典型病例根据临床即可确诊。外涂避光软膏,如25%二氧化钛霜等,内服维生素A及烟酰胺或硫酸锌治疗。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a)是一种在皮肤曝光部位出现色素变化、萎缩、角化及癌变的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机体对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缺陷而发病。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征是DNA修复缺陷,表现为暴露部位的光过敏、色素异常改变、皮肤过早老化以及继发皮肤肿瘤。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药品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