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儿童
白内障手术的复杂性 婴幼儿
白内障手术远较成年人
白内障手术复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术前检查困难;
②不完全混浊的先天性
白内障手术时机难于确定;
③眼轴测量和人工晶体计算复杂;
④
全身麻醉有生命危险;
⑤眼球组织脆弱,手术操作难度增大;
⑥术中瞳孔往往不易散大;
⑦撕囊成功率低;
⑧常常存在后囊膜局限性混浊、机化或缺损;
⑨手术反应重,部分患者术中即发生前房渗出,术后
炎症反应较成年人重,有时导致虹膜后粘连,瞳孔机化膜形成,瞳孔膜闭;
⑩术后并发症多,如瞳孔变形、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瞳孔夹持,100%患者发生后囊膜混浊。
2.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儿童
白内障最重要的问题。一般认为,生后双眼全
白内障患者,手术应在生后3个月以内进行,以避免不可逆的
弱视形成。单眼
白内障患者由于出生时即存在单眼剥夺性
弱视,术后视力预后远较双眼患者差,单眼全
白内障患儿应在2个月内进行手术,术后早期配戴
角膜接触镜,遮盖健眼,进行
弱视治疗,手术眼可望获得一定的视力。
先天性
白内障的手术时机选择相当重要。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应越早越好。一般要求在出生3v6个月内摘除。弥漫致密的
白内障需在确诊后及早手术。不完全性混浊直径小于3.0mm核性
白内障,视力低于0.3时可行手术摘除;年龄过小者,可以使用
阿托品
散瞳至年龄适宜于手术摘除和(或)植入人工晶体。单眼患儿1岁即可考虑人工晶体植入,双眼患者2岁以上可植入人工晶体。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禁忌证:
①青光眼;
②持续、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
③显著小眼球;
④无虹膜(相对禁忌证)。
3.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及其屈光度选择 双眼手术患者人工晶体计算度数以看远正视眼为准,看近时戴双焦镜。单眼手术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仍以看远正视为准,术后加强
弱视治疗,可能获得一定的视力。但是,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计算争议较多,目前多数认为儿童应低度欠矫,剩余的屈光不正通过眼镜矫正。有作者建议双眼
白内障人工晶体屈光力的选择为:2v3岁术后早期的屈光状态为+1.0v+2.0D,4v5岁为+1.0D左右,6v7岁为0D左右,8岁以上为-1.0D左右;同时要根据患儿眼轴的发育情况加以调整。
为了使临床医生获得更加具体的计算方法,Wilson等医生提出儿童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度数参考方案(表1)。7岁按照人工晶体计算的实际度数植入,术后呈正视屈光状态,8岁以上可以轻度过矫(即术后屈光状态为-1.0v-2.0D)。残留欠矫度数通过眼镜矫正,8岁以后佩戴双焦点眼镜便于阅读使用。
术中进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膜术(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以防止后发障。
治疗先天性
白内障的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
白内障、冠状
白内障和点状
白内障,一般不需治疗,宜定期随诊观察。
2.明显影响视力者 如全
白内障、绕核性
白内障应当选择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膜性
白内障可选择膜性切开术等。手术愈早,患儿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愈大。对于单、双眼全
白内障或位于视轴中心、混浊程度明显的
白内障,应在出生后及早手术,最迟不超过6个月。双眼
白内障者在完成一眼手术后,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后完成另一眼手术。对于因
白内障不宜过早手术。这是因为在
白内障患者。目前认为,一般最早在2岁时施行人工
晶状体植人手术。
(一)治疗方法
手术是先天性
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
1.手术时机选择
单、双眼完全性
白内障或位于视轴中央、混浊明显的
白内障,应争取在出生后尽早手术,最迟不超过6个月,以防形成剥夺性
白内障者另一眼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手术。单、双眼不完全
白内障,对双眼视力在0.3以上者,可酌情决定手术与否以及手术时机;双眼视力在0.1以下,应尽早手术,即使有一眼视力大于0.1,也应考虑手术,以建立正常双眼单视。
2.手术方法选择
先天性
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光学性虹膜切除术、
白内障吸出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截开术等。目前主流和推荐的手术方法是按现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以小切口,包括超声乳化术,将
白内障吸出,植入合适的人工
晶状体,同时行后囊撕囊术 (6岁以下儿童,估计术后不能配合激光后囊切开者)和前段
晶状体较为合适。对于儿童人工
晶状体度数的选择,一般认为:2岁以上儿童度数应中度欠矫,最好保留+2.00D的低度远视。Kenneth认为:对于2-4岁儿童,以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IOL度数减1.25D;4~6岁儿童,以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IOL度数为标准;10岁以上儿童,则在避免造成双眼屈光参差的前提下尽量矫正到正视。
(二)治疗流程图(3-2-2)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