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与视网膜相互紧帖,脉络膜发炎时累及视网膜,故常诊为脉络膜视网膜炎。
脉络膜因无感觉神经,病人无痛感。脉络膜炎;脉络膜疼痛、直肠危象。梅毒是一种经典性性病。梅毒是一种经典性性病。据医史学家考证,梅毒起源于美洲,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通过海员和士兵使梅毒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16世纪以前,我国尚无梅毒的记载。大约于1505年,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当时称“广东疮”、“梅毒向内地传播。古人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最完美的专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梅毒流行情况。梅毒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在16世纪时带入我国的,古代称梅毒在我国曾一度被消灭,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眼前冒紫烟 所谓紫视是指眼前发生冒紫烟之感。
【病因】分类:按病变范围分1、弥漫性脉络膜炎。(dffuse chorioiditis) 为多个渗出性病灶融合成片,晚期显示大块萎缩斑、病灶间组织正常。2、播散性脉络膜炎:(disseminated chorioiditis)病灶区分散,大小不一。3、局限性脉络膜炎:(circumseribed chorioiditis)病变局限于眼底某部分,黄斑区较常见。
检查外眼正常,检眼镜下可查见玻璃体内点状、絮状物悬浮,逆眼球转动方向运动。急性期有黄白色、斑片状渗出,部分融合。病灶微隆起,这是由于脉络膜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引起局限性脉络膜中、小血管层萎缩,大血管裸露;若全层萎缩则巩膜暴露,形成黑白相间的典型萎缩斑。
脉络膜炎应与脉络膜炎以后部中间葡萄膜炎以睫状体平坦部炎症为主常有较明显的玻璃体混浊。
1、查找病因: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2、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时一次;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5%地塞米松2.0毫克和妥拉苏林12.5毫克球后注射,每周一次。3、免疫抑制剂和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及抗生素;参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方法。4、全身用药,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
1.黄斑表面皱褶:即视网膜前纤维膜黄斑呈珍珠样反光。2.黄斑视乳头水肿:黄斑部水肿常引起囊样变性甚至裂孔。3.视网膜血管炎:如弓形体开门见山的动脉周围炎。4.视网膜脱离:由于炎症渗出玻璃体机化牵引所致。
【预后】(1)注意气候的影响,避免感冒免外邪诱发本病。(2)戒烟酒。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之品。(4)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刺激。
糖尿病 | 感冒 | 水肿
| 黄斑囊样水肿 |角膜混浊 |眼前冒紫烟 |夜盲 |直肠危象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