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由第5、6、7、8颈神经前支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由C5与C6组成上干,C7独立组成中干,C8与T1组成下干,位于第一肋骨表面。每干分前后股,各股均位于锁骨平面,由上干和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3个干的后股组成后侧束。各束在喙突平面分成上肢的主要神经支,外侧束分成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外侧根,后束分为桡神经和腋神经,内侧束分为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内侧根。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分别行走在腋动脉内外侧2~3cm后,在腋动脉前方组成正中神经主干(图7-1)。
臂丛神经于根、干、束部分别发出很多分支,支配背部的肌肉,分出的几条重要神经中腋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上臂伸肌、前臂伸屈肌和手内部肌。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臂丛神经损伤多由直接外伤和间接外伤所致。直接外伤如刺伤、挫伤及锁骨和第一肋骨骨折均可引起臂丛损伤;间接外伤见于强力牵拉上肢、头颈过度弯向对侧或强力将肩部下压时,如重物打击或产伤等。
2.查体要点
(1)熟悉掌握臂丛的功能解剖及上肢五大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的检查方法是诊断的依据。现对臂丛的功能解剖及上肢五大神经功能作如下概括:
1)肩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外展,主要由三角肌完成,受腋神经支配,其纤维主要来 自C5神经根,因此,单纯肩关节不能外展表示腋神经损伤。
2)肘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屈曲,主要是由肱二头肌完成,受肌皮神经支配,其纤维主要来自C6神经根,因此,单纯肘关节不能屈曲表示肌皮神经损伤。当肘关节屈曲受限合并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则代表C5、C6神经根损伤或上干损伤。区别根或干的重要方法是检查冈上、下肌有无受损,此两肌同时受损者为根部损伤,此两肌未同时受损者为干部损伤。
3)腕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背伸,由三块伸腕肌完成,均受桡神经支配,其纤维来自C5、6(支配桡侧伸腕长肌),C5、6(支配桡侧伸腕短肌),C6、7(支配尺侧伸腕肌)。因此,腕下垂只发生在桡神经主干损伤或者臂丛C5~8同时损伤这两种情况,而单纯上下干损伤、中干损伤或下干损伤均无此症状。当腕下垂合并肩外展受限,则表示臂丛后侧束损伤。
4)拇、手指屈曲功能,由屈指浅、深肌及拇长屈肌完成,主要受正中神经支配,其纤维主要来自C8神经根,拇、手指不能屈曲,特别是拇指不能屈曲代表正中神经损伤或C8神经根受损。
5)手指伸直(主要是指间关节伸直)及手指内收外展,拇指对掌内收主要受尺神经支配,其纤匀主要来自T1神经根,上述功能丧失代表尺神经损伤或T1神经根受损。当拇、手指屈曲受曼合并手指内收外展伸直受限时,则为C8、T1神经根损伤或下干损伤或内侧束损伤。如何 圭一步明确损伤部位可检查胸大肌的胸肋部,该肌完好则为内侧束损伤,该肌损伤为根干损伤。关于根干部损伤的鉴别主要应检查有无Horner(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眼球下 陷、半侧面部无汗),一旦出现该征则提示为根性损伤或节前损伤,区别根性损伤与节前损,必要时可依赖电生理检查。
(2) 臂丛神经的定位诊断:在术前对臂丛神经损伤定位十分重要,除了区分锁骨上下损伤外,应主 步明确锁骨上的根或干损伤,以及锁骨下束或支损伤,具体方法应将临床检查所得的阳性体征,按上肢五大神经分类后进行组合诊断。
1)臂丛神经根损伤:从理论上分析只有相邻两神经根同时损伤时才可见临床症状与体征,这种现象称为单根代偿现象与双根组合现象。臂丛神经分为上臂丛及下臂丛,上臂丛神经根损伤包括C5~7神经根,下臂丛神经根损伤包括C8神经根与T1神经根。
A.上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但能伸直,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上肢外侧感觉大部分缺失,拇指感觉减退,第2~5手指、手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检查时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而上臂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为著。此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上述症状与臂丛上干(C5 、C6)损伤类似,是否合并损伤,主要检查背阔肌及指伸总肌有无麻痹现象。如果有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受限,以及肩胛提肌与菱形肌出现麻痹时,即表示上臂丛神经根在近椎问孔处断裂伤或节前撕脱伤。
B.下臂丛神经根损伤: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检查时可发现手内在肌全部萎缩,其中以骨间肌为著,有“爪型手”及扁平手畸形,手指不能屈或有严重障碍,但掌指关节存在伸直动作(指伸总肌的功能),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臂内侧皮肤感觉亦可能缺失。
上述症状与臂丛下干及内侧束损伤类同,如果有Horner征出现,证明T交感神经已损伤,此常提示C8、T1近 椎间孔处损伤或节前损伤。临床上除C8、T1神经联合损伤外,有时也可合并C7神经根同时损伤,这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单纯C8、T1神经根损伤相类似,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背阔肌有麻痹,或肌力减退,指伸总肌也有肌力减退的表现,感觉障碍平面可向桡侧扩大。
C.全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时,整个上肢呈缓慢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功能存在,耸肩运动依然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尚有部分区域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臂内侧皮肤感觉由臂内侧皮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共同分布,后者来自第2肋间神经,故在全臂丛神经损伤时臂内侧皮肤感觉依然存在。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并出现Horner征。在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运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A.上干损伤:症状体征与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B.中干损伤:独立损伤临床上极少见,单独损伤除短暂时期内(一般为2周)示、中指指腹麻木及伸肌群肌力有影响外,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见于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后。
C.下干损伤:症状及体征与下臂丛损伤相同,手的功能(屈伸和内收外展功能)全部丧失,不能执捏任何物件。
3)臂丛神经束损伤:分为外侧束损伤、内侧束损伤和后束损伤。
4)上肢感觉支配对臂丛神经定位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A.三角肌表面及上肢桡侧感觉障碍代表C8神经根损伤。
B.前臂桡侧感觉障碍代表C6神经根损伤。
C.拇、示、中指感觉障碍代表C神经根损伤。
D.环、小指感觉障碍代表C8神经根损伤。
E.前臂尺侧感觉障碍代表T神经根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