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厥是寒凝血滞而厥。伤寒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例,,本证只是手足厥冷、脉形细小两症,它既不同于阳微阴盛的四逆汤证的寒厥,亦不同于热深厥深的白虎汤证之热厥,而是属于血虚寒滞作厥。其辨证要点是,脉细欲绝,细为血少,由于血虚寒滞,不能荣于脉中,四肢失于血的温养,故手足厥寒.临床常见的冻疮、脱疽、痛经,属于本证范围。实践证明,凡此类病者,又多平素血虚,复感外寒之邪,气血被寒邪所遏,血行不畅而罹患本病。
1.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年老体弱者,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2.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如突见出血、伤残、手术,或出血,如果酒后出现出血和肠癌 出血 静脉出血是指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通常用碘酒和出血 动脉出血水是指血液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在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是指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 失水多于失钠且血清钠浓度高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低血容量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病因】血厥指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紊乱,脉络弛缓,清阳不升,脑失血养。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厥,神识不清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1.心阳气虚证:素体较弱,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状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移时方醒,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温补心阳。2.血瘀气滞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沉弦。化瘀疏肝。3.脾虚气陷证:时有眩晕,气短乏力,食少神疲,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气下坠感,面色淡白,舌淡,脉弱。补气升提。4.肝气郁滞证:胸闷胁胀,头晕心悸,喜叹息,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脉弦。疏肝理气。
【中医治疗方案】 (一)实证[治法]活血顺气。[方药]主方通瘀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当归尾12克,红花12克,山楂15克,乌药12克,青皮12克,木香9克,香附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二)虚证[治法]补养气血。[方药]1.主方人参养营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人参12克(另炖),黄芪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者,可加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2.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用20毫升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注,隔10~15分钟1次,连续3~5次。或以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或盐水250~500毫升中静滴,直至病情好转为止。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质暗红,脉沉弦。或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沉细数。
【预后】【预防保健】1.平时要注意加强思想修养,遇事不要急躁,避免恼怒忧思等。2.对气血虚弱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饥饿等。3.一旦厥证发生,应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密切观察气息、脉搏、血压的变化。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缺铁性贫血 | 泌尿系统 | 晕厥 | 痛经 | 心悸 | 出血 | 心悸 | 发热 | 脏腑 | 休克 | 眩晕
| 便血且血与粪便混合 |产后便血 |低血容量休克 |动脉出血 |失水多于失钠且血清钠浓度高 |静脉出血 |酒后便血 |毛细血管出血 |缺铁性贫血 |舌咽神经痛或其他内脏病引起的晕厥 |手指甲没有白色月牙 |无痛性尿血 |血管硬化 |血热 |晕血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