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
解释 收起


    血液成分在心血管循环中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引起的病理过程。如果全身微血管内发生弥漫性血栓,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谓高凝状态是指在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发生改变条件下,血液出现易于凝固倾向称为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近年来又提出易栓症(thrombophilia)的概念,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血栓性疾病常见的血栓部位多为心、脑、肺、肾等器官,其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目前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
诊断思路
   
    一、
病史要点
    1.既往史
    (1)先天性凝血-抗凝异常可以有家族遗传史。应注意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情况。
    (2)患者既往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病史;有无手脚麻木、功能受限等病史。有无各个脏器均可发生血栓形成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3)患者既往有无肿瘤、炎症、大手术等疾病史,它们可以引起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有 无免疫性疾病史,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SLE等和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
    (4)患者有无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凝血因子活性或水平增高的药物。吸烟还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性和释放反应增强。
    2.发病情况和症状  不同部位的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不同,冠状动脉血栓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休克、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脑梗死可以有偏瘫、意识障碍等。肾动脉栓塞可以出现腹痛以及少尿等。肺动脉栓塞可以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肢体动脉栓塞可以有肢体疼痛。深静脉栓塞可以有局部肿胀、疼痛、水肿等。
   
    二、查体要点
    要注意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皮肤温度、有无局部水肿。呼吸音有无异常,叩诊肺野浊音区范围。心率变化,有无心脏杂音。有无腰痛、肾区叩击痛等。四肢活动度、肌力以及肌张力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辅助检查 展开
4 诊断要点 展开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6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7 预后评价 展开
8 病程和预后 展开
9 最新进展 展开
10 诊断标准 展开
11 诊断依据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