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也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 and/orproteinuria),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性血尿。多种不同的基础疾病其临床特征均可表现为隐匿性肾炎。本组疾病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所致,但病理改变多较轻。如可见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中仅有节段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病,病变肾小球内节段性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等病理类型。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多数患者是在体格检查或在偶然情况下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而无症状、体征。
2.无症状性血尿 这是一组以血尿[持续镜下血尿或(和)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故称之为“单纯性血尿”或“无症状性血尿”或“隐匿性肾炎血尿型”。首先确定患者是否真性血尿,其血尿是否达到诊断标准,目前,血尿的诊断标准为:尿沉渣镜检平均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12小时尿沉渣计数大于50万;或1小时尿红细胞排泄率成年男性大于3万,成年女性大于4万。在此基础上首先需排除假性血尿的可能,如摄人大量食品染料造成尿色改变;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月经血污染等。其次需排除生理性血尿,多发生于高热或剧烈运动等状况下,常为一过性,多次检测尿常规可以鉴别。区分血尿是源自肾小球抑或肾小球外。鉴别方法有:采用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变形率作鉴别血尿来源的初步筛选,方法简便快捷、无创伤性、成本低,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如尿沉渣内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形态多样,且变形的多样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不均匀,多型性红细胞比例大于50%,为肾小球源性红细胞;反之,如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且均一,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采用微粒容积自动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容积和红细胞分布曲线,方法简单、易掌握,避免了相差显微镜的主观性,但须排除尿中红细胞微粒对测定结果的干扰。由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泌尿道感染、结石、结核、肿瘤、创伤和先天性尿道畸形等,进一步作B超、CT、尿路造影、腹部x线照片等可协助诊断。
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需排除:
①遗传性肾脏病,如遗传性耳聋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早期薄基膜肾病;
②导致隐匿性肾炎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等;
③非典型的急性肾炎恢复期等。确属肾小球源性血尿,又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应考虑此病。以反复发作的单纯性血尿为表现者多为IgA肾病,必要时需依赖肾活检方能确诊。
3.无症状性蛋白尿 无症状蛋白尿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g/d,通常可以持续多年,预后良好,组织学上可无任何明确病变,亦可能是某些肾脏病的早期。
只有确为肾小球性蛋白尿,且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才能考虑本病诊断。必要时需肾活检确诊。尿蛋白定量<1.0 d,很少发生肾功能损害。但尿蛋白量在1.4~3.5g之间者,虽尚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但肾活检常显示病理改变并不轻,临床呈慢性肾炎转归的可能性很大。
4.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确属肾小球源性血尿及肾小球性蛋白尿,又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应考虑此病。因血尿伴蛋白尿常常是肾小球疾病的典型表现,也常见于非静止性(进展性)肾小球疾病,所以其病情及预后较单纯性血尿和单纯性蛋白尿患者明显严重。
(二)查体要点
本病无明显的临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