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批夏季时令水果纷纷上市。很多人认为多吃水果有益健康,不少老年人为了保养身体,此时甚至只吃水果,不吃米饭等主食。如此养生可行吗?接下来带领大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答案,一起学习中医的养生之道。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等,亦泛指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生长发育和修补机体组织则主要依靠蛋白质。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1.双目有神双眼的目光炯炯有神,一丝呆滞的感觉都没有,说明精力充沛、气血充足、精神旺盛,而且五脏六腑的功能也非常良好。《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为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一说。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表现在瞳孔,肝表现在黑眼球,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眼球,脾约束整个眼睑。由此可见,眼睛的状况跟五脏六腑的精气息息相关。...
连续降雨,不仅会引发洪涝灾害、威胁农作物生长,还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尤以“湿”邪最为突出。中医认为,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在夏天,极易与暑热之邪夹杂,从而导致暑湿、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引发一系列疾病。湿邪从何而来中医认为,湿邪的来源有两种,一种从外而来,即外湿;另一种是由内而生,即内湿。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对此,《内经》中也有明确表述。《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写到“敦阜之纪,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记载有“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则提到“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这是气候因素,也就是现在所出现的的情况,长时间降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