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 ptosis )
别名: 上睑下垂
解释 收起


    上睑下垂(ptosis) 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 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影响视功能。上睑下垂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是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获得性上睑下垂,其原因有动眼神经麻痹、提上睑肌损伤、交感神经疾病、重症肌无力和机械性上睑下垂,如上睑的炎性肿胀或新物。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先天性上睑下垂常出生时就有,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对称。有时为单侧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上缘超2mm。故常伴有上直肌功能不全、内眦赘皮等其他先天性异常。获得性上睑下垂常有相关的病史或伴有其他眼部异常。动眼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常常伴有动眼神经支配的其他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可有复视。提上睑肌损伤引起的上睑下垂有外伤史。交感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有Horner 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节受损所致 者,可有颈部手术、外伤等病史。重症肌无力所致的上险下垂,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注射新 斯的明后明显好转。机械性上睑下垂,上睑重量增加,如重症沙眼、淀粉样变性、眼睑肿瘤、 组织增生等。  
    2 .查体要点 
    ( 1 )睑裂变窄:单眼或双跟发生。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上缘超过2mm。因要皱缩额肌借以提高眉部使睑裂开大,故患侧额部皱纹明显增多,上睑缘到眉部的距离增宽。压迫眉弓阻断额肌作用,测量眼球极度向上注视和向下注视时上睑缘位置, 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如相差不足4mm,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如为双眼患者,常呈抬头仰视体位。先天性上睑下垂常合并其他先天异常,如内眦赘皮、斜视 、小睑裂及眼球震颤等 。 
    ( 2 )动眼神经麻痹者:可伴有其他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麻痹,有复视。由颈交感神经节受损引起的上睑下垂可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球内陷、颜面无汗、皮肤潮红、温度升高,称为Horner 综合征。滴可卡因加肾上腺素可兴奋交感神经使睑裂开大。  
    ( 3 )重症肌无力所致的上睑下垂:休息后症状好转,连续瞬目立即加重。新斯的明0.3~0.5g皮下或肌内注射后,15 ~30分钟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上睑下垂(ptosis)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上睑下垂眼向前注视时,上睑缘的位置异常降低,轻者并不遮盖瞳孔,但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影响视功能。
    上睑下垂(ptosis)是指由于提上睑肌或Mullera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至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遮盖部分瞳孔或全部瞳孔,发生视力障碍。正常眼向前注视时,上睑缘约位于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上睑下垂眼向前注视时,上睑缘位置异常降低,轻者不遮盖瞳孔,但影响美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则影响视功能。上睑下垂概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