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腺瘤在临床上此病也称绒毛状腺瘤,不同于息肉状腺瘤,其特点是腺瘤隆起于肠壁不十分突出。表面呈粗绒毛状。由于发生癌变的机会较多而被认为是癌前期的病变。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多见,而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乳头状腺瘤约90%。在众多的报道中乳头状腺瘤可以转为癌的达75%左右。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出粘液,及解大便未尽的感觉,常易误诊为粘液性结肠炎及菌痢。较大的乳头状瘤可排出多量粘液,可与粪便一起排出或单独排出大量粘液的腹泻物,每天排出量高达3000mL以上,常导致严重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腹泻。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脱水 指脱水又分为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乳头肥大 男性和女性均可能患乳头大症状。 婴儿含吮时乳头刀割样疼痛并渗血 疼痛,乳头皲裂(cracked nipple)是哺乳期乳头发生的浅表溃疡。常在哺乳的第1周发生,初产妇多于经产妇。
【病因】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呈广基型生长,无长蒂型息肉,瘤体稍高出于正常粘膜面,向周边蔓延面积较大,典型病例可累及肠管周径的大部分。瘤表面呈丝绒或粗颗粒或粗毛形状,颜色较一般息肉状乳头状腺瘤发生极少。病理观察其瘤的特点是多数纤细的乳头状分支,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表面呈单层柱状或复层上皮及杯状细胞,腺体成分的结构较少,可有散在分化较差区,病变主要限于粘膜层。很少多发,可并存息肉状腺瘤。
临床诊断中大多数乳头状腺瘤经直肠指检、直肠镜或结肠镜检发现。由于腺瘤很软,而直肠指诊时腺瘤很软,需仔细检查,否则容易被忽略。发现乳头状腺瘤要进行仔细扪诊全腺瘤,质地均匀而很软的,属良性结构的可能性较大。扪及乳头状腺瘤有小结节及质硬者须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扪诊检查乳头状腺瘤有否癌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可行性。扪诊不十分清楚的乳头状腺瘤可经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结肠纤维窥镜检诊。为确定肿瘤有无癌变可能,须在腺瘤表面及基底不同部位采取组织做活检。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出粘液,及解大便未尽的感觉,常易误诊为粘液性结肠炎及菌痢。临床诊断中大多数乳头状腺瘤经直肠指检、直肠镜或结肠镜检发现。由于乳头状腺瘤要进行仔细扪诊全腺瘤。
手术治疗治疗为主,也可进行激光治疗。
常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酸中毒等症状而危及生命。
【预后】无特殊预防措施,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 乳头肥大 |脱水 |婴儿含吮时乳头刀割样疼痛并渗血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