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指月经前或行经期有下腹部疼痛等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生殖器官和盆腔无器质性病变者。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经期子宫内膜合成释放前列腺素F2α 增多,引起子宫肌层过度痉挛性收缩、子宫腔张力过高、子宫肌层缺血有关。
年轻女性从初潮后6~12个月开始,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或来潮后出现下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历时1~3日, 自行缓解。重者面色发白,出冷汗,畏寒,恶心,呕吐或腹泻。有时四肢厥冷、尿频和全身乏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有时可有子宫轻度压痛。症状在结婚、分娩后可自行减轻或消失。
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除外器质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后即可诊断。除典型症状及查体外,可行盆腔超声检查除外子宫、卵巢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已婚患者可考虑探针探查宫颈管有无狭窄,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和子宫腔、腹腔情况,以除外病变。
1.一般治疗精神安慰,解除顾虑,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注意经期卫生,口服一般止痛药物如复方阿司匹林(APC),每次1片,每日2~4次。 2.非甾体抗炎药物 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常用的有前列腺素合成及子宫肌层收缩,缓解疼痛。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痛经
| 反射性腰痛 |经期前后小腹坠痛 |经期小腹坠痛 |经前综合症 |继发性痛经 |腰背痛 |瘀血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 |月经发黑 |月经期间腰疼 |月经前水肿 |月经血块过多 |中度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