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右束支与左前分支均在室间隔前区,两者非常接近,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所以,如果室间隔前半部和左心室前壁有病变时,极易累及并使右束支和左前分支同时受损。病理特点多为该处心肌纤维化、退行性变或坏死。
2.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由于右束支与左后分支在解剖位置上不如右束支与左前分支那样接近而是相距较远,此外,左后分支是双重性供血,本身受损的机会较少,所以右束支与左后分支同时受损伤的机会亦很少,故其发生率远比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少,是一种少见的双分支阻滞。但是一旦出现,则提示心肌和(或)传导系统受损广泛而严重。
【病因】
病因:
1.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常见病因
冠心病,发生率高达40%v60%,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5%v7%。北京地区报告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占23.8%。
高血压性
心脏病有20%v25%,由于主动脉瓣纤维钙化可影响这类双分支,故阻滞的发生率亦较高。Lev?s病和Lenègre?s病的发生率为23%。此外,还可见于
心肌病、心内膜垫缺损、
室间隔缺损、
法洛四联症等
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后(如二尖瓣换瓣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
2.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其病因与右
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相似,主要见于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在前壁
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中,北京地区报告只占2.4%。在
急性心肌梗死时其发生率<0.8%。除广泛前壁
心肌梗死外,下、后壁合并右心室梗死、或前壁合并下壁
心肌梗死也可发生。尸检报告这类患者室间隔几乎全部或大部分均发生
心肌梗死,常存在双支或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常呈严重狭窄,所以,病死率高。其次为
高血压性
心脏病及
心肌病、室内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等。
4.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 由于左前分支和左中隔支是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故缺血性
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此外,左前分支、左中隔支程度不同的纤维化也是中耉年人的常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