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恶性嗜酸细胞瘤。迄今仅少数病例报道,确切发病率不明。
主要发生于女性,多>60岁。
1.肉眼病变 肿物直径1.5~3cm,实性,可有假包膜。 2.光镜病变 ① 70%的肿瘤细胞为嗜酸细胞; ② 肿瘤性嗜酸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角形、胞界清楚,胞质丰富、含大量弥漫匀布的红染颗粒、无顶浆分泌突起,核中等大、较一致、圆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③ 癌细胞呈实性、筛管状或乳头状排列。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① 抗线粒体抗体弥漫强阳性; ② GCDFP-15和CgA阴性; ③ ER可阳性。 2.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胞质 ① 含大量弥漫分布的线粒体; ② 缺乏内、外分泌颗粒、嗜锇酸颗粒和其他细胞器。
病理鉴别诊断 ① 大汗腺癌; ② 神经内分泌癌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③ 颗粒细胞瘤; ④ 嗜酸性肌上皮肿瘤。光镜下,嗜酸性细胞癌有时难与上述肿瘤鉴别。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