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多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地区,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侵人耳部的真菌主要为曲霉菌,其次是念珠菌,一般情况下只寄生在人体皮肤上,并不致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流脓,耳内长期滴用抗生素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外耳道真菌病可无症状。早期有耳部不适、轻度胀感、耳痒。如耳部奇痒、耳烧灼感,则真菌已侵入外耳道上皮。真菌大量繁殖,堆积成团块堵塞外耳道可引起阻塞感,严重者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部疼痛。某些真菌感染可侵入中耳乳突(如放线菌病、毛霉菌病),造成耳流脓、传导性聋,甚至面瘫。
(二)查体要点
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烟黑色霉苔,可见绒毛状或粉末样真菌生长,严重者耳道内覆盖灰黄色或灰黑色痂皮块。清除真菌团块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轻度糜烂或有少许分泌物。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的真菌种类不同,外耳道的体征可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