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是以肌肉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的肌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为急性或亚急性,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出现肩胛带及骨盆带无力,故在起蹲、上楼及双臂上举困难,颈肌无力者表现抬头困难。并往往有无力而表现讲话及吞咽困难,如呼吸肌受累者可有胸闷及呼吸困难。多发性肌炎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约15%的病人可并发恶性肿瘤,如肺癌。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大清楚,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病毒或寄生虫的感染史,或有恶性肿瘤。有些患者合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多发性肌炎的发生被认为是与免疫失调有关,包括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在患者的血清中可以不同程度地测得抗肌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PM抗体、Jo-1抗体的阳性,还可在肌纤维及其周围可见T辅助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相当明显。周围血淋巴细胞对淋巴细胞浸入肌纤维基底膜下,肌丝断裂,空泡样变,Z线消失,肌细胞再生,横管系统与基质网有异常吻合等。
急性期可有血白细胞增多,约一半患者血沉加快。血清酶活性明显增高,包括CPK、LDH、GOT、GPT等,其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24小时尿肌酸增高,部分病人可见有肌红蛋白尿。肌电图示有肌原性改变为主,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肌原性和神经原性同时存在。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
主要依据: ①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四肢近端肌无力,酸痛或压痛,对称或不对称; ②血清酶活性增 ; ③肌电图有自发性纤颤电位及正相尖波; ④肌活检示炎症性改变。 本病需要与肢带型炎症的细胞浸润。家族中往往有同样病史。
1.免疫抑制剂这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1)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20mg,每天静脉滴注,或泼尼松,100~200mg,隔日口服,症状好转后维持8~12周,然后逐步减量。使用此药要足量,同时不宜减量太快。 (2)其他的免疫抑制剂:可考虑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应用期间要注意白细胞的减少。 2.免疫球蛋白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可代替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用法为0.4g/(kg.d),静脉滴注,每疗程5次。 3.放射治疗 全身放疗和淋巴结照射,通过减少T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用于难治的多发性肌炎可取得疗效。 4.血浆置换 当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可用此治疗方法,目的是去除血液中的淋巴因子和循环抗体,以改善症状。 上述治疗的同时均应辅以对症和支持治疗。如注意休息,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及理疗等。重症卧床患者应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以防关节挛缩及废用性肌萎缩。恢复期的病人尤应加强康复治疗。
今日临床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呼吸困难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