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腺瘤 ( pleomorphic adenoma )
别名: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混合瘤,mixed tumor
解释 收起

概述: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mixed tumor)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因 肿瘤中含有 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 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 肿瘤仅来源于上皮组织,黏液软骨样组织系 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形成,因而,—混合―一词意指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而不表示其组织来源。     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或称混合瘤(mixed tumor),临床和病理通用。后一名称是1874年Minssen提出,当时认为这一类型 肿瘤并非发生自一个胚层。现代研究充分证明所谓混合瘤完全是上皮发生来源。混合瘤一名之所以现仍沿用完全由于其简单,并反映其上皮样和结缔组织样生长的特点。 多形性腺瘤一名是1948年Willis提出,反映其组织病理形态的多样化。1972年WHO涎腺 肿瘤组织学分类采用这一名称。     有人曾据镜下表现将其分为数种亚型,但意义不大。因为 多形性腺瘤在同一 肿瘤中各个部位有不同表现,分切的某一部位也难以反映 肿瘤的全貌。另外已做分型的研究报道表明在预后上也没有什么不同。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多形性腺瘤是一种临界肿瘤,其组织病理形态呈多形性,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基质和软骨样组织混合存在,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约为全部涎腺肿瘤的53.9%以上。此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涎腺上,以腮腺居多。在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占6%~7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新生儿至80岁以上均可发生,但多数发生在4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相近。多形性腺瘤可呈多原发性肿瘤,表现为一侧大涎腺内多个肿瘤或多个部位涎腺发生多形性腺瘤。
    该肿瘤有恶变可能,恶变率约5~10%。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课件 展开
15 相关药品 展开
16 相关检查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