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 ( nevus fuscoceruleus ophthalmomaxillaris;Naevus of Ota )
别名: 眼颧部褐蓝痣;brown-livid nevus of eye and maxilla;nevus of ota;睑部蒙古斑;上腭褐青色母斑;太田痣;渥太氏痣;渥太痣;眼上腭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眼上腭褐青色斑痣
解释 收起

概述:1938年由太田医生首先报告,故命名— 太田痣―。 太田痣(nevus of ota)是遗传或某些胎内原因所引起的 皮肤黑素细胞分化异常,致面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第1、2分支)分布区 皮肤,并常波及巩膜等组织的色素性病变。临床上以眼周围及面部 皮肤褐青色斑块或斑片为特征,故又称眼上腭褐青色痣、眼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色斑不能自行消退,激光是目前治疗 太田痣较好的方法。
    太田痣(nevus of Ota)是一种波及巩膜和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斑。
    太田痣(Naevus of Ota)又称眼上腭褐青色斑痣,是发生于面部皮肤的蓝褐色斑状病变,1938年由日本太田氏首先报告,故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