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肉眼所见 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红色荨
麻疹样红斑,以后成为丘疱疹,直至形成疱壁紧张、排列呈环状的大疱。
2.
皮肤组织病理改变 在
红斑和
水肿部位,
真皮血管周围有多量嗜酸粒细胞和
单核细胞浸润,
真皮乳头明显
水肿。
表皮内可见嗜酸粒细胞、细胞
水肿和海绵形成,基底细胞局灶坏死,导致
表皮下大疱形成。大疱内及其周围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嗜酸粒细胞,并见嗜酸粒细胞有很多核碎片。
皮损周围
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常显示补体C3沿基膜带呈线状沉积,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免疫电镜显示补体C3的局部位置以及IgG出现的位置是在基膜透明板内,此点与大疱性类
天疱疮相同。
皮损周围
皮肤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证明仅有10%v20%病例血清中有抗基膜抗体,已知
妊娠疱疹因子是耐热的IgG,在体外能将正常人血清中的补体C3固定在正常人
皮肤的基膜带上。
妊娠疱疹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或脐血清中,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证明有补体C3和
妊娠疱疹因子存在。在有皮损的新生儿,在基底细胞区可显示IgG和补体C3。
【病因】
病因:病因至今不十分清楚,已知因素有:
1.这类疱疹与妊娠密切相关,但与疱疹病毒却无关联。
2.
妊娠疱疹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大疱疹类疮(bullous pemphigoid,BP)密切相关,其根据:部分患病妇女血清中有滴度不高的抗基底膜带抗体;半数患病孕妇血清中含有不耐热的
妊娠疱疹因子(herpes gestationis factor,HGF),它能将补体C3沉淀在正常
表皮下基底膜带上;患
妊娠疱疹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中,也常检测出
妊娠疱疹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