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1.协调性宫缩乏力 一旦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 阴道检查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若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应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1)第一产程:
1)一般处理:消除精神紧张, 鼓励多进食,注意营养与水分的补充。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静脉滴注1O%葡萄糖注射液5O0~1O00ml内加维生素C 2g。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补充钙剂可提高子宫肌球蛋白及腺苷酶活性,增加间隙连接蛋白数量,增强子宫收缩。自然排尿困难者, 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及时导尿。破膜12小时以上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加强子宫收缩:经上述一般处理,子宫收缩力仍弱, 确诊为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无明显进展, 可选用下列方法加强宫缩:
① 人工破膜: 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 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现有学者主张胎头未衔接、无明显头盆不称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认为破膜后可促进胎头下降入盆。破膜前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下次宫缩将开始时进行。破膜后术者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Bishop提出用宫颈成熟度评分法,估计人工破膜加强宫缩措施的效果,见表21-1。该评分法满分为13分。若产妇得分≤3分,人工破膜均失败,应改用其他方法。4~6分的成功率约为5O%,7~9分的成功率约为8O%,> 9分均成功。
② 缩宫素静脉滴注:适用于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3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将缩宫素2.5U 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Oml内,使每滴糖液含缩宫素0.33mU,从4~5滴/min即1~2mU/min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通常不超过1O~15mU/min (30~45滴/min),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O~60mmHg,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对于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缩宫素剂量。应用缩宫素时,应有专人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听胎心率及测量
剖宫产术。(2)第二产程:若无头盆不称,于第二产程期间出现宫缩乏力时,也应加强宫缩,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促进产程进展。若胎头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等待自然分娩,或行会阴后一侧切开以胎头吸引术或
剖宫产术。(3)第三产程:为预防
剖宫产术。若不协调性宫缩已被控制,但宫缩仍弱时,可用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加强宫缩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