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 ( cervical cancer )
解释 收起


    1定义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子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腺上皮与鳞形上皮的交界区。子宫颈癌通常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宫颈鳞癌的发生往往是由上皮鳞形化生、不典型增生而发展为原位癌,并可继续演变为浸润癌。原位癌经过10年或10年以上可发展为浸润性癌。
    2.流行病学特点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高峰年龄55~65岁,国外报道,年龄峰值为47岁,约47%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在<35岁时被确诊。老年妇女(>65岁)占发患者数的10%。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国内外均报道,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上升到20%以上。2007年,美国宫颈癌估计新发患者为11150例,约有3670名妇女死于宫颈癌。近年来,由于HPV疫苗的应用,将来很有可能出现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由于老年患者在诊断时多属晚期,死亡率高于年轻患者。社会经济状况较差以及基本医疗缺乏的群体宫颈癌发病率更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不仅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第一大死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医疗保健和常规筛查的缺乏所致。
    3.病因学和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宫颈癌的病因学和危险因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性活动、吸烟、口服避孕药、子宫颈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18岁前初产、多产者,有精神创伤、抑郁、焦虑者,有子宫颈癌家族史者等有关。其中HPV研究较多,目前已证实HPV161、HPV18HPV31、 PV33 HPV35、HPV39 、HPV45、 HPV51、 HPV52、 HPV56、HPV58、HPV59、HPV68、HPV’73、HPV82与HPV83型等为高危险型HPV26、HPV53、HPV66为可能致癌基因型。另外,HPV疫苗正用于临床。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早期宫颈癌多无明显的症状,进展期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前妇女月经问期阴道流血,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经量增加、子宫不规则出血和(或)性交后出血。年轻宫颈癌患者易以接触性出血为首发症状。随着有效筛查的进行,目前宫颈癌确诊时多无明显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宫颈癌即使为晚期,病变仍局限于盆腔。另外,需要注意阴道排液情况,注意有无盆腔疼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下肢水肿等。
   
    (二)查体要点
    进展期宫颈癌的少见症状包括肠梗阻、尿路梗阻引起的肾衰等。少数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仅仅巴氏涂片发现宫颈损害。阴道分泌物恶臭、骨盆疼痛目前已极少遇到。妇科检查除双台诊检查外,需要做三合诊检查。全身体检需特别注意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情况。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要点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病程和预后 展开
6 最新进展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8 相关课件 展开
9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