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部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度激活,至成年后发生带状疱疹。
临床要点 ①炎性红斑背景上发生成簇水疱 ( 绿豆大或更大) ; ②疱疹常沿某支周围 神经单侧分布,带状排列,不越过身体中线; ③好发于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域; ④明显神 经痛; ⑤病程 2 ~4周,可自愈,不复发。
病理变化 光镜病变 ①同单纯疱疹病理变化的 ①~ ⑤项; ②疱疹下真皮内小神经的 鞘细胞和受累及的神经节呈现核内嗜伊红性包涵体。
病理鉴别诊断 ①寻常型天疱疮; ②接触性皮炎; ③汗疱疹; ④疱疹样皮炎; ⑤多形 红斑; ⑥湿疹等。
一、发疹前常有轻度全身不适,在即将出现皮损的部位往往先有神经痛、瘙痒或皮肤感觉过敏,易误诊为皮肤初起不规则的红斑,继之出现数片成群但不融合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丘{喧 ,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清亮,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沿神经近端向远端发展,呈带状排列。 三、皮损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 四、全身表现轻微或无,但可并发局部淋巴结肿痛。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疼痛完全消失,皮疹完全消退,可有暂时的色素沉着。 二、好转标准 疼痛明显减轻,皮疹明显消退。 三、无效标准 疼痛没有明显改善,皮疹无消退。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 黄芩 |组胺 |薄荷脑 |苦参片 |糠馏油 |复合维生素B |高锰酸钾 |蛇床子 |曲安奈德/咪康唑/新霉素 |
| 鼻尖或鼻翼出现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样外观 |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 |剧痒 |口唇疱疹 |泡样水肿 |疱疹 |疱疹后神经痛 |皮肤闪电疼痛 |皮肤上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疼痛 |神经痛 |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