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解释 收起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心脏骤停发生后, 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 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美国每年约有3O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O%以上, 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 女性为3.6/10万。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诊断依据 展开
6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