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组织培养在暗处可产生黄色素为其特点,在30?及37? 2v3周在罗氏培养基上产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长。若先在37?培养3天再改在25?培养可迅速生长,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临床表现为外伤后10天至数月发生肉芽肿性结节,也可呈类 丹毒样外观。损害常为单发,无全身症状。抗酸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可以诊断。可自愈。抗生素及菌苗治疗可加快痊愈。
临床表现:外伤后10天至数月发生肉芽肿性结节,也可呈类结节不超过几厘米,可形成瘘管有脓液溢出,也可表面角化增生呈疣状,1年内愈后而留有瘢痕。损害常为单发,但若多处外伤亦可产生多发皮损。局部淋巴结可肿大,无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真皮及真皮上层为弥漫性,在中、下层则围绕皮肤附属器周围,有时虽可见到巨细胞样上皮样细胞,却无明显的结核结构及干酪样变,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可见抗酸杆菌。
【预后】
| 卡那霉素 |磺胺 |链霉素 |
| 浆细胞 |
| 继发感染 |结节 |淋巴液流出 |伤口感染 |舌质红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