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眼震可依病因、临床特征和有关的神经眼科情况分为二大类: ①知觉缺陷型眼震(sensory defect nystagmus)如注视性眼震; ②运动缺陷型眼震(motor defect nystamgus)如注视麻痹性眼震。
1、跳动型: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所以此型震颤有慢性和愉相的表现,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快相方向作为震颤 由于对抗肌群的交替性收缩引起一个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6次/S,静止时出现,震颤的频率随年龄变化,一般在9岁以下约为6次/秒;16岁时约为10次/秒;40岁以后震颤的频率又开始减慢,至70岁左右又恢复到6秒/秒。除手部外,震颤尚可见于眼睑、舌肌、躯干与下肢等部位。 震颤的一类。良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是批没有脑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震颤。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震颤主要有震颤。 震颤震颤震颤、震颤(有时是粗大震颤)、出汗,心率过速及震颤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病因】1.眼性眼球震颤 它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眼球震颤。(1)生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 它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等。(2)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 它包括盲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2.前庭性眼球震颤3.中枢性眼球震颤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一、一般检查直接观察患者注视正前方或令患者追随检查者手指向某方向移动时的眼震情况。有些需单眼遮盖进行检查。为此,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各点:1、是隐性或潜伏性还是显性眼球震颤。2、眼震是联合性—两侧眼球的运动彼此一致,还是分离性。3、眼震的类型、方向、程度、频率、幅度等。4、有无休止眼位。 二、特殊检查眼震电流图等器械检查。
主要与癔病、周围性眩晕相鉴别。
1、病因治疗:对症治疗。2、增进视力: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防止导致视力随意的原发病变。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3、手术治疗:先天性冲动型者(即眼位性):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视力障碍.
【预后】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
神经系统 | 高血压 | 抽搐 | 发热 | 感冒 | 眩晕 | 头痛 | 水肿
| 静止性震颤 |两眼上视障碍 |生理性震颤 |视乳头水肿 |缩瞳、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 |小脑体征 |眼睑震颤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球浮动现象 |眼球震颤 |震颤 |震颤性肌强直,运动徐缓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