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矢状窦旁
脑膜瘤的生长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术前准备需要更加充分。术前行脑
血管造影,了解
肿瘤的供血情况及上矢状窦、回流静脉的通畅与否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些患者需同时行
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栓塞术,再手术切除
肿瘤,以减少术中
出血。另外,术前需详细了解
肿瘤所在部位的解剖关系,了解
肿瘤与上矢状窦,大脑镰和颅骨的关系。
一侧生长的矢状窦旁
脑膜瘤可采用一侧开颅,切口及骨窗内缘均抵达中线,如
肿瘤向对侧生长,切口设计则可过中线。为避免锯开骨瓣或掀起骨瓣时矢状窦及周围血管撕裂引起大
出血,尤其是
肿瘤侵透硬脑膜和侵蚀颅骨并与之粘连紧密时,可在矢状窦一侧多钻数孔,用咬骨钳咬开骨槽的办法代替线锯锯开,并轻轻分离与颅骨的粘连,可以减少血管及矢状窦撕裂的机会。考开并取下游离骨片后,要立即着手处理骨板
出血,封以骨蜡。矢状窦旁
脑膜瘤血供丰富,术中止血和补充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术前可行供血动脉栓塞外,术中还可采取控制性低
血压的方法。矢状窦表面
出血可用
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硬脑膜上的
出血可以用电凝或压迫的方法,也可开颅后先缝扎脑膜中动脉通向
肿瘤的分支。双侧生长的
肿瘤可采用以
肿瘤较大一侧为主开颅,切口及骨瓣均过中线。
肿瘤与硬脑膜无粘连或粘连比较疏松时,可将硬脑膜剪开考向中线,如粘连紧密则要沿
肿瘤周边剪开硬脑膜。对于体积较小的
肿瘤,可仔细分离
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粘连,最好在显微镜下严格沿
肿瘤包膜和蛛网膜层面分离瘤体,由浅入深,逐一电凝渗入
肿瘤供血的血管,并向内向上牵拉瘤体,找到
肿瘤基底,予以分离切断,常可将
肿瘤较完整地取出。
对于体积较大的
肿瘤,尤其是中1/3的矢状窦旁
脑膜瘤常可见到中央静脉跨过
肿瘤生长,为避免损伤中央沟静脉及邻近的大脑皮质功能区,可沿中央沟静脉两侧切开
肿瘤并将之游离后,再分块切除
肿瘤。术中应尽量保护中央沟静脉及其他回流静脉,只有在确实完全闭塞时方可切除。
对残存于矢状窦侧壁上的
肿瘤组织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电灼,电灼可以破坏残留的
肿瘤细胞,防止复发,但要注意电灼时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矢状窦内
血栓形成。若
肿瘤已浸透或包绕矢状窦,前1/3的上矢状窦一般可以结扎并切除,中、后1/3矢状窦则要根据其通畅与否决定如何处理。只有在术前造影证实矢状窦确已闭塞,或术中夹闭矢状窦15min不出现静脉淤血,才可考虑切除矢状窦,否则不能结扎或切除。也可以将受累及的窦壁切除后用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修补。也有作者认为窦旁
脑膜瘤次全切除术后
肿瘤复发率较低,尤其在耉年患者中,
肿瘤生长缓慢,即使复发后,
肿瘤会将矢状窦慢慢闭塞,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再行二次手术全切
肿瘤的危险性要比第一次手术小得多。
肿瘤受累及的硬脑膜切除后需做修补,
颅骨缺损可根据情况行一期或延期手术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