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药是炔诺酮的衍生物,在炔诺酮的17Ω位上用丙炔基取代乙炔基,提高了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在11?位连接二甲胺苯基增加了与受体结合的稳定性,是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本药能与孕酮受体竞争性结合,且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从而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胚囊从蜕膜剥离,失去正常的生理活性。本药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但有剂量依赖的抗糖皮质激素活性和微弱的抗雄激素活性。由于子宫的自发活动通过孕酮和前列腺素之间平衡来调节,米非司酮使孕酮失活,失去了镇静子宫的作用,同时提高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加强子宫收缩。由于本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全流产率较高,但其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故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用药,既可减少前列腺素的不良反应,又可使完全流产率显著提高。另外,早孕时宫颈中胶原组织很丰富,孕酮能抑制胶原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本药抑制孕酮活性和对前列腺素的作用,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从而促进宫颈软化和扩张,有利于胎囊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