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 皮肤毛囊性 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报道和命名。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排除细菌性 毛囊炎、寻常型 痤疮、丘疹型 皮肤 念珠菌病、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即可诊断。损害广泛或严重者,可口服酮康唑片。
临床表现: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2~4mm大小。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上背、前胸,偶见于肩部、手臂、小腿、面部和颈部等。严重者有脓头形成,内含病原菌,称痤疮样糠秕孢子菌痤疮及花斑癣并存。局部或系统性使用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易促发(图1)。
实验室检查:刮取损害或脓液置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2v5µm,部分有—出芽―。常聚集成堆,无菌丝。培养需含脂培养基,有糠秕孢子菌生长。因糠秕孢子菌为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皮脂腺活跃可促进嗜脂性的糠秕孢子菌生长,故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一般不作为诊断常规。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可见扩大的毛囊腔内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与直接镜检镜下形态相同。
【预后】
| 酮康唑洗剂 |
| 脓包 |脓疱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