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
解释 收起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血供不足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循环和功能障碍。根据神经功能障碍轻重及持续时间常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和脑栓塞。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3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占死亡人口的第一位,平均患病率219/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5%~90%。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及心脏的微栓子脱落和锁骨下动脉盗血所致的椎基动脉缺血是本病的促发因素。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当动脉内膜损伤破裂后,血小板、纤维素等附着于受损的内膜上形成动脉管壁血栓,血栓逐渐扩大,最终使动脉完全闭塞。
    脑栓塞是由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如血凝块、脂肪滴、空气栓子)通过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阻塞脑血管,使其供应区缺血、坏死,发生脑梗死和脑功能障碍。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类型有其特征性的表现
    1)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早期类型,又称小中风,发作短暂,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安静状态下突然起病,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神经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一般在3周内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而不留后遗症,称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2)脑梗死:
   
    ①进展型:血栓逐渐发展,脑缺血、水肿的范围继续扩大,症状由轻变重,直到出现对侧完全性偏瘫和意识障碍。
   
    ②暴发型:为数较少,但症状出现快,发病后立即发生广泛的脑缺血水肿而引起对侧弛缓性偏瘫,常伴意识障碍或很快昏迷。
    3)脑栓塞: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起病最急骤,常为突起偏瘫、失语、偏盲或偏身感觉障碍。但多无意识障碍、颅高压等症状。
    (2)过去史和家族史:注意询问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瓣膜病等病史。有无长期吸烟、酗酒史。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病、脑卒中的成员。
    2.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几小时或几天内症状达高峰,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及脑膜刺激征。
    (2)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方面一般无意识障碍,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严重者可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一侧或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要点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最新进展 展开
6 诊断依据 展开
7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