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药为利胆保肝药,具有较强的解除胆道口括约肌痉挛的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水分,稀释胆汁,加强胆囊收缩。对胆总管结石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同时有保肝和防止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部分原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本药后ALT随炎症的清除而恢复正常。此外,本药还具有抑菌作用,对胆道、肠道细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药与其他利胆药相比较,具有利胆作用强、毒性低,解痉、镇痛作用较强的特点。
本药口服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口服本药1g后约1v1.5h达血药浓度高峰,血浆半衰期约4v8h。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于肠、肝、胆囊、肾等器官。本药主要经肝脏代谢,以代谢物形式及部分原形随胆汁和尿排泄。
1.用于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囊术后综合征。 2.用于肝功能障碍、肝源性黄疸、急性肝炎恢复期。 3.用于胃炎及十二指肠炎、急性肠炎、结肠炎、胃溃疡等。
1.胆道阻塞。 2.肝性脑病。 3.对本药过敏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胃部不适,偶见头晕、腹胀、胸闷、皮疹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对肝脏碱性磷酸酶和三磷腺苷酶无影响。
孕妇(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慎用。
1.口服给药:每次1g,每天3次,饭前服。连服2v4天后,改为每天2g,分2v3次服用。严重病例,可酌情每2小时口服1次,每次1g,待病情稳定后改为维持量,即每天2g,分2v3次服用。 2.静脉注射:严重慢性病例可缓慢静脉注射,开始时每次0.4v0.8g,每天1v2次,以后酌情改为每次0.4g,隔日1次。混合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剂20v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尚不明确)
同肝胆能。
| 胆石症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黄疸 |十二指肠炎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