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
解释 收起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又谓:“胁者,肝胆之区也。”且肝胆经脉布于两胁,故“胁”现代又指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肝胆胰所居之处。
胁痛是肝胆疾病中常见之证,临床有许多病证都是依据胁痛来判断其为肝胆病或系与肝胆有关的疾病。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胁痛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辨证分型
   
    一、肝郁气滞情志抑郁,善太息,嗳气后觉舒,两侧胁肋或少腹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部,或有乳房胀痛,且情绪激动则痛剧,伴有纳呆,脘腹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二、血瘀阻络 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夜更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三、湿热蕴结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身热不扬,纳呆恶心,压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四、肝阴亏虚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实验检查 展开
4 诊断要点 展开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6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7 并发症 展开
8 病程和预后 展开
9 诊断标准 展开
10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1 诊断依据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