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
鼓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为临床重证,治疗上较为困难。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鼓胀病因比较复杂,概言之,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形成本病的机理,主要在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由于鼓胀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故属于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难症之一,因气、血、水互结,邪盛而正衰,治疗较为棘手。
辨证分型
一、气滞湿阻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账,嗳气后稍减,或下肢微肿,舌苔白腻,脉弦。
二、寒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滑,脉沉缓。
三、湿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
四、肝脾血阏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五、脾肾阳虚腹大胀满,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滑腻,脉沉弱。
六、肝肾阴虚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滞,小便短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齿鼻时或衄血。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七、鼓胀出血腹部胀满,胃脘不适,轻者伴见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八、鼓胀神昏神志昏迷为鼓胀晚期恶候。症见高热烦躁,寻衣摸床,怒目狂叫,口臭便秘,溲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