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病(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及血管畸形三大类。其发病率远低于脑血管病,但脊髓内部结构紧密, 因此较小的血管病变即可导致严重后果。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1)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spinal TIA):类似脊髓血管病包括硬脊膜外疼痛为首发症状, 出现感觉障碍。如脊髓半侧受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动静脉畸形症状的周期性加剧与妊娠有关, 可能妊娠期内分泌改变使静脉压增高所致。
病因 由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手术所引起的严重低血压以及脊髓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肿瘤、蛛网膜粘连等均可导致缺血性脊髓病。肿瘤和抗凝治疗后; 外伤也是椎管内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合并相应脊髓节段脊髓血管畸形是由异常血管形成的网状血管团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所组成,脊髓任何节段均有可能发生,无特别好发部位。
1.脑脊液检查椎管内出血可脑脊液压力增高,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有血肿形成时可导致椎管内不同程度阻塞,使脑脊液蛋白增高,压力降低。 2.CT和MRI 可显示病变部位的脊髓出血、梗死、增粗。增强后可以发现畸形血管。 3.脊髓血管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最有价值,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的大小、范围、类型及与脊髓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突然起病、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和脊髓影像学可以给予临床诊断,但确定诊断有时困难。 2.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其他原因导致的间歇性跛行: ① 下肢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系下肢动脉脉管炎或微栓子反复栓塞所致,表现为下肢间歇性疼痛、无力、苍白、疼痛,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腰前屈时症状可减轻,后仰时则加重,感觉症状较运动症状重。 (2)疼痛或根痛等首发症状,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脑脊液细胞数可明显增加, 预后相对较好。 (3)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是一种血栓性静脉炎,成年男性多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伴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重者呈完全性截瘫、反射减弱。腰骶段最易受累,胸段少见。脑脊液蛋白增高, 椎管造影可见脊髓表面有血管扩张。
治疗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治疗原则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似。病因治疗如低血压者应纠正血压、改善循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 疼痛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应紧急手术以清除血肿,解除对脊髓的压迫。脊髓血管畸形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畸形血管结扎或切除, 或采用介人栓塞治疗。其他类型椎管出血应针对病因治疗,并使用脱水剂、止血剂等综合治疗。 截瘫患者应防治压疮和尿路感染。
神经病学
尿路感染 | 动脉瘤 | 出血 | 休克 | 水肿
| 类风湿因子 |
| 步态不稳 |感觉障碍 |脊髓受压 |上行性皮肤麻木 |神经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