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llergic granulomatous angitis)又称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tis and granulomatosis)或churg-strauss综合征(CSS)。1939年Rackemann等报道在结节性多动脉炎病人中,有一个亚群同时患有过敏性疾病。1951年Churg和Strauss首先系统报道了本病,描述了14例(其中11例尸检)病人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指出这些患者均具有严重哮喘、发热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织学显示肉芽肿性血管周围炎、坏死性动脉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炎以系统性小血管炎为主,伴血管周围坏死性肉芽肿。CSS可侵犯全身各部位和多个脏器,肺首当其冲。肺部病变几乎可见于所有病例。本病为罕见病,其发病率约为7/100万~13/100万人。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制与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有关。近来有报道,哮喘患者服用半胱氨酰白三烯(LTC4-LTE4)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或孟鲁司特后,发生CSS。推测这可能因用药后LTC4-LTE4受抑,与LTB4失衡,相对占优势的LTB4趋化及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致;也可能与用药后减停皮质激素有关。我国于1988年由杨嗣元等首先报道,以后陆续有少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