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治疗原则
(1)纠正
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有酸中毒者,应同时纠正。
(2)对于颈部外伤
出血,必须确定失血量的情况,如失血超过全身血量30%,并在继续
出血,需立即输液,并补充失血量。
(3)必须作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头部、
胸部及上肢。如上臂及头部的
脉搏情况良好,一般表示没有大的动脉损伤。对于严重颈部损伤者,如单纯处理颈部而忽略全身,常可发生残疾或死亡。
(4)颈部损伤可牵涉其他器官,多与喉科、颌面外科及胸外科有关,必要时应请有关科室协助处理。
(5)急救及手术器械的准备,包括合适的缝线。
(6)良好的护理及严密的监护。
(7)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及大量抗生素,以控制
感染。
2.
颈部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一般以在手术室处理较好。外
出血首先是用手指或用敷料压迫止血。对深层的组织结构盲目地用血管钳止血,不仅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反而会损伤邻近的组织,如神经等;甚至还可进一步损伤血管,使失血更多,同时为以后重建血循环带来一定的困难。
(1)表浅的血管损伤:可用结扎止血的方法。当疑有或确有颈部大血管损伤时,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应避免在伤口操作以防止保护性血块脱落,而发生无法控制的
出血。
(2)大血管损伤的处理:
①当颈总动脉、无名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出血时,切不可忽视。首先应在急诊室进行止血,压迫其中1根或2根血管,以制止血液流入伤口,对止血及寻找与结扎
出血的血管都很有帮助。
②迅速输入适量血液和血浆。
③维持呼吸道通畅亦极重要,如有呼吸道阻塞,可作
气管切开术或插管。为了充分了解
颈部血管损伤的情况,必须在
气管内麻醉下检查和处理伤口。
④输氧。
⑤患者情况许可,必须采取紧急
血管造影,以了解大血管情况,而作恰当的处理。
⑥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一种非外科手术的止血方法,暂时性球囊栓塞用于减少术中
出血并可作为动静脉瘘的永久性治疗。
⑦手术疗法:
休克已得到纠正,
脉搏、
血压稳定后,必须进行早期探查。
3.颈部损伤手术探查的适应证
(1)血管损伤手术探查的适应证:
①绝对适应证:颈部伤口有活动性
出血;颈部伤口有过
出血,同时
血压低下;口腔有活动性
出血,但无口腔的损伤;有油质清亮或牛奶状液体从伤口流出(提示有乳糜瘘);颈部血肿扩大;上
纵隔增宽;由于
气管移位使呼吸道受压;颈部有收缩期杂音;上肢动脉、颈浅动脉、面动脉或
视网膜动脉无
脉搏;进行性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表示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如颈动脉主干栓塞);穿过颈阔肌的外伤。Sankran等认为
颈部血管受伤后,可能被血块封住而无
出血表现,一旦血块脱落,可引起大
出血而极危险,故建议凡穿过颈阔肌的外伤,应考虑探查大血管。
②相对适应证:穿入伤的行径接近大血管,有下列1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必须进行探查。侧位X线片,显示咽侧间隙增宽;X线片显示
颈椎横突损伤(怀疑有椎动脉受累);
血管造影阳性。
(2)晚期并发症探查适应证:颈部大
血管栓塞,有神志改变、偏瘫、失语、失明、
视野缩小;隐匿性
出血,如颈部肿块扩大、上
纵隔增宽、锁骨上饱满、呼吸道受压;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证实),出现脉压宽(表示分流量大),加压于血管时心动过速变慢(Branham征),持续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真性
动脉瘤(
血管造影证实)颈部有收缩期杂音;假性
动脉瘤(
血管造影证实);椎动脉损伤(
血管造影证实),后颈部伤口
出血,压迫颈总动脉仍不能控制,颈后三角部位有扩大的血肿,或有
颈椎横突骨折;锁骨下及胸腔出口的其他血管损伤(
血管造影证实),表现为手或脚无
脉搏,
血胸,锁骨上窝饱满,从创口流出清亮油质或牛奶状物质,表示有颈下段的胸淋巴管损伤。
4.血管损伤的处理 根据血管损伤的部位,一般分3部分。
(1)颅底部血管损伤的处理:修复颅底部大血管的损伤是困难的。由于大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常并发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因此,要按手术适应证的情况进行手术。
手术途径:显露颅底大血管的方法是通过乳突尖端作一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直达舌骨大角的外侧面。然后,将胸锁乳突肌拉向外侧,二腹肌拉向内侧,从颈静脉孔向下暴露颈动脉鞘,直达颈动脉分支部位。
近来许多外科医生采用
耳显微外科技术,来填塞颈内动脉的鼓室段,对于颈内动脉近端
出血的压迫止血,比从颅前窝进路要优越些。采用大的外耳道皮瓣,并将鼓膜分开。可在鼓岬前面很薄的骨板下面找到位于咽鼓管下面的颈内动脉。手术过程中用弯形手柄及小钻头磨骨部,同时连续用水灌洗,可减少对耳蜗的损害。
(2)颈部中段血管损伤的处理:在May所分析的病例中,约有2%为颈部中段血管受到损伤,手术按探查的适应证进行。颈部中段的任何血管损伤,除颈总及颈内动脉外,其他血管的分支都可进行远端或近端结扎。
颈内静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或椎动脉的结扎,一般不会发生并发症及死亡,因此可用结扎的方法来代替修复术或移植术。
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或颈总动脉合并其他分支损伤的处理,一般从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斜形切口,以暴露上述血管。这种斜形切口上达乳突尖端,下至胸骨柄,将胸锁乳突肌拉向外侧,才能充分暴露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找到其损伤部的近端及远端。止血的方法是直接加压于
出血部位。然后用湿润的棉纱带围绕颈总动脉的近端及颈内外动脉的远端,止血后在颈总动脉上切开小口,放入Javid钳在颈动脉外钳住分流管两端。
上述步骤完成后,选用下列5种方法修复损伤的血管。
①移位修复术:颈内动脉的近端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时,可采用移位修复术。此种移位术仅用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无损伤时,将颈内动脉的远端与颈外动脉近端缝合而得到血液循环。
手术方法:先结扎颈内动脉损伤段的近端,再切断颈外动脉,将它的近端与颈内动脉损伤段的上端相吻合(图6)。
②侧壁修补术:颈总动脉分叉部位或颈内动脉有小的裂伤,可用儿科Satinsky钳夹住缺损部位。再用5-0 Tevdek线连续缝合,缝线保持1mm的距离。因侧面缝合不会影响血流,故不需用Javid内分流管。大多数病例都采用侧壁缝合修补术(图7)。
③对端修补术:如侧端修复术后发生血管狭窄或影响血液循环,可用Javid内分流管作对端吻合术。采用对端修补术要牺牲一定长度的血管,故缺损部分不可超过1.5cm。修复的血管是游离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未损伤的末端及近端,并切除损伤部分,然后将正常段作对端吻合。特别要注意缝合后不要有张力、狭窄或扭转,因有发生血管内栓塞的危险。如已有
血栓形成或损伤过长,可作静脉移植术(图8)。
④静脉移植术:用自体静脉移植来代替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段,对于有
感染的伤口,该法比人造血管缝合的成活率要高得多,且静脉移植很少发生栓塞。虽然静脉壁很薄,但有颈部周围组织的支持,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颈内静脉作移植物目前是最理想的,如其同时受到损伤,也可采用大隐静脉作为静脉移植的材料。
寻找大隐静脉可先在腹股沟韧带下2.5cm处,触到股动脉的跳动。再在股动脉的内侧作一直切口,分离组织,确定静脉位置后,取50mg的
肝素用50ml盐水稀释,注入静脉以扩张之。结扎分支后,切断大隐静脉一段作为移植物,将取出来的静脉置于相反的方向,使瓣膜不会阻碍血流。把静脉套在分流管上,可切除动脉损伤部分,将分流管插入动脉远近两端,先吻合动静脉的远端,再将动静脉的近端进行吻合,在未完全吻合前取出分流管。吻合后可以恢复大脑血液循环。Javid内分流管也可经过动脉的近端切开再取出来。切口用5-O Tevdek线缝合。手术后一般都不用抗凝剂(图9)。
⑤人造血管移植:如静脉的腔太小或缺损部分太长,则须采用其他方法,一般多用人造血管移植。但用于
感染的伤口,不如静脉移植的方法可靠,由于
感染、
血栓形成及狭窄,其成活率很低。
在缝合人造血管时采用Tevdek硅胶合成线比丝线好,因缝合后反应少,同时有抗
感染的能力。有时周围组织
感染,可使人造血管裂开,发生大
出血,导致死亡。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单结扎、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术或静脉修补术。
(3)颈下段血管损伤的处理:胸腔出口的穿入伤可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