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 ( 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
解释 收起

  
    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龋病初期牙体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 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和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缺损,形成龋洞。牙体组织因缺乏自身修复能力,一旦形成龋洞则不能自行恢复。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不易受到人们重视。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特别是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 逐渐造成牙冠缺损,形成残根, 甚至牙体缺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在童年时期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健康素质下降。此外,龋病及其并发症还可作为病灶, 引起远隔脏器疾病(图4—
    1)。

    龋病(dental caries or 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龋洞一但形成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诊断要点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诊断标准 展开
6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8 相关课件 展开
9 相关药品 展开
10 相关检查 展开
11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