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苗勒系统”:
①女性盆腔和下腹部间皮及其下方的间叶组织;
②具有在腹腔(尤其盆腔)内发生与卵巢、子宫等女性生殖器官(源于第一苗勒系统)相似的各种化生性和肿瘤性病变的潜能。
(一)腹膜浆液性病变:
1.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2.高度恶性腹膜表面浆液性癌:
①形似高度恶性卵巢浆液性癌;
②肿瘤广泛累及腹膜,常较大,浸润性生长;
③卵巢正常,可于大小、形状正常的卵巢表面或实质内有小结节(直径<5mm);
④需与原发性卵巢表面浆液性癌、弥漫性恶性间皮瘤、不明原发部位的腹膜癌病等鉴别诊断。
3.低度恶性腹膜表面浆液性癌和腹膜浆液性砂粒体癌:
(1)低度恶性腹膜表面浆液性癌:
①形似腹膜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只是呈现浸润生长(浸润组织或淋巴、血管间隙);
②实性上皮增生,瘤细胞轻、中度核异型。
(2)腹膜浆液性砂粒体癌:
①低度恶性腹膜浆液性癌的亚型;
②几无实性上皮增生(实性上皮巢的直径<15个细胞);
③>75%的癌巢、乳头含砂粒体;
④病程缓慢,预后较好。
(二)腹膜子宫内膜样病变:
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常见于盆腔腹膜、下腹部脏器(子宫直肠凹、输卵管、子宫及其韧带、胃肠道、膀胱、输尿管、肾等)的浆膜面。
②红、红棕或白色结节、斑块,偶为多发性息肉状。
③光镜检见子宫内膜的腺体,有或无子宫内膜间质。
④需与间皮增生、转移性腺癌、输卵管内膜异位症等鉴别。
2.腹膜并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下,可于盆腔、腹膜后发生各种子宫内膜样肿瘤。包括:
①子宫内膜样囊腺纤维瘤;
②子宫内膜样囊腺癌;
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
④同源性和异源性恶性中胚层混合瘤;
⑤中胚层腺肉瘤等。
3.卵巢、子宫无发生于腹膜的同类子宫内膜样肿瘤。
(三)腹膜黏液性病变:
①形似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肿瘤或囊腺癌;
②卵巢无同类肿瘤。
(四)腹膜其他上皮性病变:
1.移行上皮巢(Walthard巢)
①常见于输卵管浆膜、输卵管系膜和卵巢系膜;
②移行上皮巢囊性变常形成肉眼可见的囊肿;
③光镜下,囊肿常含特征性的絮状嗜酸性物质,囊壁内衬细胞受压(呈移行细胞形态)。
2.腹膜鳞状化生较少见。
3.腹膜来源的透明细胞癌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