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降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物理降温 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药物降温,可用肌肉注射或混于5%糖盐水中静脉注射。
【中医治疗方案】
1 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2 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3 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食疗
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食物,对预防中暑有一定作用。
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的作用。)双花茶:
金银花(又名双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菊花茶:白菊花1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有清热明目、消暑止渴的作用,特别适合于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饮用。
薄荷凉茶: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待凉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
荷叶凉茶: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此外,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蔬菜水果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