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 ( actinic reticuloid )
解释 收起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光敏性皮肤病。慢性光化性皮炎系指以光敏性皮炎和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为两端之谱系光线性皮肤病。光敏性皮炎是由于有异常的光敏性和多种接触变应性表现为慢性持久性光敏感状态,即在暴露部位反复发作皮炎和湿疹性损害,组织学为湿疹样改变。光敏性皮炎反复发作后可持续不愈,发展成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组织学表现为假淋巴瘤样增生。亦见两者间的过渡型,其兼有两者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称为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综合征。本病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患者均有光敏性,光敏试验证明患者对UVA和可见光均敏感,但对季节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不单纯是日光照射的作用。Ive等发现患者对光敏物有接触过敏。已知有关的光敏物如卤代N-水杨酰苯胺(TCSA、TBS)、并噻醇、葵子麝香等,它们存在于肥皂、剃须膏、护肤霜、护发液、香水、手纸等多种日用品和化妆品中;还有在环境或职业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工试剂、农药肥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异丙嗪、磺胺、氢氯噻嗪等也有光敏作用。因此,光敏物的持续存在和多种接触变应性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他如免疫紊乱、代谢障碍和细胞敏感性均可能参与。
诊断思路
   
    (一)病史特点
    1.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易见,发病与职业无关。
    2.均有光敏史,对UVA和可见光均敏感,但对季节的影响并不明显。
    3.有对多种光敏物接触过敏史。
    4.病史呈顽固的慢性经过。
    5.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灼热感、轻痒。
   
    (二)检查要点
    1.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颈、手背等光暴露部位,亦发生于耳后乳突附近的颈侧、前臂伸侧、头顶脱发区、耳廓、下唇,甚至波及非暴露部位的广大皮面。
    2.皮损表现为弥漫性暗红色斑、苔藓样斑块,浸润肥厚,表面附少量鳞屑,间有粟粒大至绿豆大暗红丘疹,为尖顶形和角化性扁平丘疹。
    3.泛发性皮损可形成红皮病样表现。
   
    (三)诊断步骤
    诊断标准:
    1.曝光区皮肤持久性浸润性丘疹或斑块,可扩展到非曝光区,或呈全身浸润性红皮病。
    2.光试验显示不仅对UVB敏感,也常对UVA和可见光敏感。
    3.病理变化示真皮浸润细胞中有非典型的淋巴样细胞。
    诊断流程见图15—5。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最新进展 展开
6 诊断依据 展开
7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