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除极个别有可能发生恶变外,基本上呈良性,通常有自限性,多数病例可能在2年内自愈。所以,在采用某种治疗时,应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方法。
1.一般治疗 限制饮酒及刺激性饮食,生活要规律化,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控制搔抓及避免热水肥皂烫洗等。
2.内用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本病较有效的药物,尤其适用于急性泛发性者,可使皮损消退,瘙痒减轻。应用的最小有效剂量相当于
泼尼松15v20mg/d,有效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用药时间约3个月左右。
(2)维A酸:有用单芳香维甲酸阿维A酯(
依曲替酯)75mg/d及阿维A酯的主要代谢产物阿维A酸(伊曲替酸)20v50mg/d治疗扁平苔藓获良效的报道。亦可用13-顺维甲酸30v50mg/d。有效者一般表现为治疗后1个月瘙痒减轻,2v3个月后皮损范围缩小,浸润减轻,缓解或显效常出现于疗后4v6个月,口腔黏膜损害则常需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奏效。用药1个月无效时应停药。维A酸治疗扁平苔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有抑制
表皮角化过度,能使萎缩或角化过度的上皮细胞恢复正常有关。
(4)
氨苯砜:对
皮肤和口腔糜烂型及大疱性扁平苔藓有效。用量50mg,口服,每天2v3次。
(6)
灰黄霉素:文献报道用
灰黄霉素治疗扁平苔藓,痊愈率达54.5%v70%,疗效与皮损的急性程度及疗程长短有关。每天用量0.6v1.0g,疗程2v3个月,伴甲损害者疗程需更长一些,用药1个月左右可开始减量。作用机制与
灰黄霉素抗有丝分裂作用有关。
(7)
氯喹或
羟氯喹:对光线性扁平苔藓和扁平苔藓甲疗效较好,对大疱性扁平苔藓、红色扁平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和黏膜扁平苔藓也有效。剂量为250mg,每天2次,两周后改为250mg,每天1次,连服1v3个月。
羟氯喹,200v400mg/d。有作者观察
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血清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认为用
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时以30天1疗程为宜,在2个疗程间可以用其他方法治疗,这样既可控制扁平苔藓的症状,又可避免因长期应用
氯喹而引起的毒副作用。
(8)免疫调节剂:
左旋咪唑治疗本病有效,对泛发性扁平苔藓及红斑性扁平苔藓疗效较好,
转移因子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效果。
(9)
苯妥英钠:有报告用
苯妥英钠每天100v200mg治疗25例扁平苔藓病人,其中15例用药9v24周,10例用药2v8周,结果14例获痊愈,11例显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减少白细胞游走、抗炎、抗
胶原酶和溶酶体酶活性等作用有关。
(10)免疫抑制剂:对较严重的、顽固难治的扁平苔藓可试用
硫唑嘌呤或
环磷酰胺25v50mg,每天2次。近年有一些报道用
环孢素治疗扁平苔藓效果明显,用量为3v5mg/(kg·d),疗程2周,皮损明显好转,但停药后有复发者。本药价格较贵,且可致
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全身副作用,故应慎用。
3.局部治疗
(1)外用药原则为止痒、消炎。可用各种皮质类固醇乳剂或用0.05%v0.1%维A酸霜,或各种焦油制剂(如
黑豆馏油、
糠馏油、松馏油、
煤焦油)及5%
水杨酸、1%v2%石炭酸等配成软膏或泥膏外用。对限局性或肥大性者可用10%v20%
水杨酸火棉胶外涂。
(2)口腔糜烂者除用双氧水、复方
硼酸溶液或菊花、双花冲水含漱口腔外,可用鹅口散、铴类散、西瓜霜、
青黛散等外涂,或复方维甲酸药膜外用。
(1)
光化学疗法(PUVA):有报道用
光化学疗法治疗扁平苔藓有效,临床得到缓解,组织学上也显示皮损内
炎症细胞消失,痊愈者未见复发,故认为用PUVA治愈扁平苔藓后无需再用维持量巩固疗效。
(2)激光:红斑鳞屑性损害可用氩离子激光照射;疣状增殖、肥厚性斑块等损害可采用
二氧化碳激光烧灼,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也可用
二氧化碳
激光治疗,但可能复发。
(3)手术治疗:对小范围的溃疡性损害或有癌变者可行手术切除。
5.中医疗法
(1)风湿蕴阻型:
方药:止痒合剂加
丹参15g、鸡血藤30g、赤芍10g、僵蚕10g。
(2)虚火上炎型: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沙参30g、麦冬10g、元参15g、女贞子10g等药。口腔糜烂重者加金莲花、金果榄。
单方成药:风湿蕴阻型可单用
秦艽丸等活血通络药,也可同时服用
除湿丸。虚火上炎型可
有舌、颊和生殖器黏膜处损害,应避免局部刺激。
1.内用药治疗
(1)急性泛发者可口服皮质类固醇。
(2)
氯喹或
羟氯喹。
(3)
氨苯砜口服。
(4)中药:平肝活血方。
(5)瘙痒剧烈者可服抗
组胺药及镇静剂。
2.外用药治疗 原则为止痒、消炎。外涂皮质类固醇霜剂、
维A酸软膏等。
3.
物理疗法 X线照射、液氮冷冻等。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0.1%
维A酸软膏等,亦可应用局部
封闭治疗。糜烂性口腔损害可用
利多卡因漱口以缓解症状。
2.内用药物治疗 抗
组胺药可用于严重瘙痒患者。肥厚型或皮损泛发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40~60mg/d)或维A酸类药物(主要为芳香维A酸),皮损减轻后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顽固患者,可应用
氯喹、
羟氯喹或
氨苯砜(50mg/d,连用3个月),也可酌情选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
3.
物理治疗 可采用PUVA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