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经历了从长疗程到短疗程、再到长疗程这样一个学术发展过程。前些年较热门的3天疗法或大剂量单次治疗方法,已被证明有易复发和转为慢性
感染的缺点,既往国内外所规定的—
尿路感染必须有足够疗程―的治疗原则重新被广泛应用。
1.一般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伴有
发热、显著的尿路刺激症状或有
血尿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减轻后即可起床活动。一般休息7v10天,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恢复工作。
发热、全身症状明显者,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给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无明显症状后改为普通日常饮食。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每天饮水量应充分,多饮水,多排尿。使尿路冲洗,促使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并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大多起病急且病情重。应根据病人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案。在采尿标本作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报告获得之前,要凭医生的经验决定治疗方案。鉴于肾盂肾炎多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故一般首选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但应兼顾治疗革兰阳性菌
感染。
(1)轻度和中等度严重的肾盂肾炎:因引起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因此初发的急性肾盂肾炎可选用口服有效抗菌药2周。常用抗菌药为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复方
磺胺甲基异

唑)、新喹诺酮类、
阿莫西林(羟
氨苄西林)等。中山医科大学采用口服
磺胺甲噁唑(SMZ) 1.0g、
甲氧苄啶(TMP) 0.2g、
碳酸氢钠1.0g,2次/d,14天为1个疗程,即所谓STS疗法,效果良好。如果
磺胺过敏可采用
阿莫西林0.5g,4次/d,或
诺氟沙星0.4g,2次/d,口服,疗程均为14天。近年来,新喹诺酮类效果良好,一般2v3天即显效,不需按药敏结果更换药物。如无好转应参考药敏试验更换抗生素。在14天疗程后,通常尿菌的阴转率可达90%左右。如尿菌仍阳性,应选强有力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4v6周。
(2)临床症状严重的肾盂肾炎:宜采用肌内或静脉给予抗菌药物。宜用
氨苄西林6v8g/d,或
头孢噻肟(cefataxime)6g/d,静脉滴注。必要时二药联合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肾毒性大,应慎用,对原有慢性
肾脏病或耉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经过上述治疗后,如病情好转可于退热后继续用药3天再改口服抗生素,以完成2周疗程。如未能显效,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有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病人,其致病菌多有耐药性,有时在治疗上会很困难。按药敏可试用下述抗生素:
①
奈替米星(netilmicin)2mg/kg,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
②
头孢曲松(ceftriaxone)2.0g,每24小时静注1次。
③
氨曲南(aztreonam)2.0g,每8小时静注1次。
复杂型肾盂肾炎易于发生革兰阴性杆菌
败血症,应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2v3周,先给予静脉用药,3v5天后如症状好转,可改为口服治疗。
头孢哌酮、
阿米卡星霉素对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前者1v2g,每8v12小时1次;后者0.4g,每8v12小时1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
枸橼酸杆菌及克雷白杆菌敏感率在80%以上。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
呋喃妥因对D群肠球菌100%敏感。用法:前二者1v2g,每6小时1次;后者0.1g,3次/d。在用药期间每1v2周应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转阴。经过治疗仍持续
发热者,则应注意肾盂肾炎并发症可能,如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等,应及时进行
肾脏B超等检查。
(3)治疗后追踪:在疗程结束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共1年。如有复发,应再行治疗。
疗效评定:
①治愈:疗程完毕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尿菌仍阴性,可判断为治愈。
②治疗失败:疗程结束后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者治疗后尿菌阴转,但于第2,6周复查时尿菌又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3.抗菌药物治疗选择原则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最好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及尿常规检查并在做尿常规检查的同时作尿沉渣找细菌,尽早确定是杆菌
感染还是球菌
感染,有助于选择抗菌药物。还应该判断其
感染途径,如系上行
感染多由肠杆菌所致,如为血源性
感染则多由球菌引起。在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肾盂肾炎时应考虑到:
①抗菌效果好,对致病菌敏感,不易产生抗药性;
②药物在肾组织,尿液和血液中都有较高的浓度;
③不良反应小,对
肾脏无毒性;
④重症患者宜联合用药;
⑤要有足够的疗程,一般不短于14天。治疗肾盂肾炎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如下制剂:
(1)
青霉素G(penicillihe G)是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上肽聚糖合成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从而抑制了四肽侧链上D-
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大剂量
青霉素G对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有效。主要由
肾脏排泄,24h内60%v80%自尿中排出,尿中浓度可较血中浓度高100倍。
①
氨苄西林(ampicilline)对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有效。对肠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也敏感。一般剂量2v4g/d,儿童50v100mg/kg。
②
匹氨西林(pirampicilline):为
氨苄西林的双酯,口服吸收良好,能迅速水解为
氨苄西林而发挥抗菌作用。正常人口服250mg,其血、尿浓度较相当剂量的
氨苄西林分别高2v3倍。
(3)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
青霉素 target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国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描述为:"> 1.全身治疗 卧床休息,输液、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达1.5L以上,有利于
炎症产物排出。注意饮食易消化、富含热量和维生素。
2.抗菌药物治疗 可选用药物有:
①SMZ-TMP对除绿脓杆菌外的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效。
②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毒性少,除不宜用于儿童及孕妇外,临床已广泛应用。
③
青霉素类药物。
④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可用于产酶葡萄球菌
感染。第
二、三代头孢菌素对严重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作用显著,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哌拉西林、
头孢哌酮、
头孢他定、
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等对绿脓杆菌及其他假单孢菌等
感染有效。
⑤
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
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
感染及对
青霉素过敏病人的革兰阳性球菌
感染。
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泰能)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杀菌活性好。这两种尤适用于难治性院内
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的肾盂肾炎。
以上的治疗宜个体化,疗程7~14日,静脉用药者可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尿细菌培养转阴后改口服维持。
3.对症治疗 应用碱性药物如
碳酸氢钠、
枸橼酸钾,降低酸性尿液对
膀胱的刺激,以缓解
膀胱刺激症状。Ca离子通道拮抗剂
维拉帕米(异搏定)或
盐酸
黄酮哌酯(
泌尿灵)可解除
膀胱
痉挛和缓解刺激症状。
治疗方案及原则
急性肾盂肾炎应尽早治疗并力求彻底,以防转为慢性。
1.全身支持治疗有高热者应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使内毒素及
炎症渗出物迅速排出。若患者有恶心、呕吐时,可采用静脉输液,尽量给予足够营养,并加强护理。
膀胱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给予解痉药物如
黄酮哌酯。
2.抗菌药物选用原则 针对致病菌,选择有效抗生素。暂不明致病菌,宜选用抗杆菌药物。此外宜选用血、尿浓度高肾毒性小的药物。重症患者常需联合用药。
3.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青霉素类、
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六大类。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细菌培养及经济情况进行选用。
(1)病情重、体温高、不能进食者,宜静脉补液给药,未确定致病菌时常选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如
头孢曲松或
头孢拉定,2~4g/d静脉点滴。也可视病情选用较为价廉的
青霉素G 600万单位,加
阿米卡星0.2~0.4g/d作静脉点滴,一般于72小时之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2)在全身情况好转后,可改用El服
氧氟沙星或
左氧氟沙星0.1~0.2,3次/d,或加
头孢拉定0.25~0.5,3次/d。
(3)2周后如体温未下降或降后又升,应考虑有无其他病症,如肾周围炎、肝肾肺
感染。
(4)治疗过程中,原细菌消失后可出现新细菌或是细菌本身发生突变、耐药,故应定期进行血、尿细菌培养,以及时调整抗生素。
(5)药物应维持至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2周后才停药。
(6)约有50%患者菌尿复发,又需进行4~6周治疗。
(7)对妊娠妇女治疗中应选用毒性较小的抗生素,有效地控制
感染后,尚需继续应用到产后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