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嗅板:面中份的发育始于妊娠第17天,相当于前神经板形成期,此时形成的一个重要结构是嗅板。它是一团增厚的上皮组织,来源于神经板的前缘,在面中份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前神经板的中线区发生了畸形,必然导致未来的嗅基太接近中线,而嗅基的位置对唇
腭裂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神经嵴:在妊娠第22天,嵴细胞从外胚层的复合
表皮上分离出来,形成一种松散的间充质组织,移行在神经管的侧方。在头和颈前区,参与骨和结缔组织的形成,如果嵴细胞在移行前或移行时受影响而发育不良,则可影响到面部各胚突发育的大小和间充质组织的量,影响面突间的相互融合。
(3)成肌细胞:随意肌的成肌细胞来源于位于神经管附近的中胚叶节。成肌细胞的转化一是进入面部区域与颅神经的形成有关,二是形成
肌肉组织,包括舌的
肌肉组织,所以成肌细胞
发育异常,可影响舌的发育,从而对唇
腭裂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4)额鼻突与中鼻突和侧鼻突:额鼻突起源于前脑的腹侧,除形成视泡(未来的眼)和前额外,其鼻部形成了原始口腔与鼻腔的分界。胚胎第4周末,额鼻突的下侧部分的外胚层呈圆形增厚,形成鼻基板(原始鼻与鼻腔),开始时鼻基板呈凸面形,但随后来的延伸而变成平凹面形,基板边缘的间充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马蹄形上抬的结构,即形成了中鼻突与侧鼻突。
(5)上颌突:上颌突是由第一鳃弓的近中半形成。第一鳃弓的近中半向前上方生长,位于眼的下方,最终与中鼻突和侧鼻突相接触、融合。
(6)上唇的人中、前颌骨及前腭的形成:胚胎第6周时,中鼻突相互融合,形成上颌间部分,呈楔形位于上颌突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了上唇的人中、前颌骨及牙龈和前腭(图2)。
(7)上唇与上颌骨的形成:第7v10周,除中鼻突相互融合外,并与上颌突和侧鼻突相融合,形成上唇和两侧上颌骨连为一个整体,并使鼻凹与原始口腔相分隔。
(8)腭的形成:前腭形成的同时,即第6周开始时,从左右两侧上颌突的口腔侧向原始口腔形成两个突起,即腭胚突。腭突最初位于舌体两侧,并向下延伸,随腭突缘的间充质细胞的继续生长,在第7周,胚突上提后,随颌骨的发育舌相对变小和向下移位开始定向在硬腭部分,并逐渐水平向中线生长,其后部分继续分化发育。导致腭胚突定向上提的内源力量可能是腭突内间充质细胞中的透明质酸的渗透压较大,吸收大量的水分进入腭胚突内使腭突膨胀,这种膨胀的力帮助了腭突上提。
腭突开始接触融合之前,胚突中线缘的上皮开始不断地发生改变,包括停止增生、部分分解等,这一活动是受cAMP浓度调控的,
表皮细胞开始脱落,深层细胞开始活跃,间充质细胞伸出细胞突和产生黏性糖蛋白,两侧腭突开始接触,并以桥粒的方式两侧细胞实现粘连。中线嵴上的细胞除分解坏死外,尚可转化成结缔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不断增生与分化,形成腭部的骨性融合,腭突鼻腔面的覆盖上皮直接分化成黏液细胞、口腔面的覆盖上皮分化成角化上皮。腭突的接触融合先在硬腭,继之向后逐渐连接,同时与中鼻突内侧面形成的鼻中隔和前腭相融合。上述发育过程一般在9v12周内完成(图3)。
(9)下上颌骨与下唇的形成:下颌骨与下唇是面部中最先形成的组织器官,源于两侧下颌突在中线间的互相融合。
(10)鼻的形成:中鼻突与侧鼻突间充质细胞的增生导致鼻凹变深形成原始的鼻囊。最初,鼻囊与口腔间有口鼻膜相分隔,第6周末时口鼻膜破坏消失,口鼻腔贯通。同期,上颌突开始与侧鼻突沿鼻泪管融合,使由侧鼻突形成的鼻侧部变的完整。腭部形成后,实现了口鼻腔分离,上、中、下鼻甲形成了鼻的侧壁。
(1)单侧唇裂:因上颌突与中鼻突的间充质组织形成不足,致两侧胚突上皮崩解后形成不了充分的间充质组织桥,从而形成唇沟,如果间充质组织进一步发育不足,则唇沟上皮受牵拉后可以破裂,形成单侧唇裂。有时在完全性唇裂中见到的simonart系带,可能是上颌突与中鼻突相融合时的残迹。不完全唇裂的形成则可能是早期上颌突与中鼻突尚有比较正常的接触融合,但受后期上颌突不能继续向前生长,而不能继续与中鼻突融合所致。
(2)双侧唇裂:同样系两侧上颌突均有间充质组织发育不足,与中鼻突接触融合形成唇沟,两侧唇沟上皮牵拉变平最终破裂。所以两侧唇的缺损可能有所不同,当一侧形成完全性唇裂和牙槽突裂时,则中鼻突形成的上颌间组织部分则呈游离状自由向前生长。
(3)唇裂伴牙槽突裂:上颌突与中鼻突所形成的上颌间组织因间充质发育不足,而未能在一侧或双侧发生接触融合。
(4)唇裂伴牙槽突裂与
腭裂:上颌突与中鼻突形成的上颌间组织因间充质组织发育不足,未能接触融合形成裂隙后,有可能使上颌骨的宽度较正常人变宽,再加之舌的机械阻碍作用,使得两侧腭突上提后的接触融合发生障碍,伴有
腭裂形成。
(5)
腭裂:对
腭裂发生的病理机制的研究最为深入,所以用以解释的理论也较多。两侧腭突未能与前腭和鼻中隔接触,便可形成
腭裂。其影响因素包括:
①上颌突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影响而发育不好。
②在实验中观察到腭突的
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后,两侧均上提延迟或一侧上提延迟,或虽能正常上提,但因腭突间充质组织不足,体积瘦小,无法接触。
③也有可能是早期两侧腭突仍有接触融合,但因间充质组织不足而复裂所致。
(6)上唇正中裂:由于中鼻突间充质组织不足,形成人中和前颌骨、前腭的上颌间组织不足或缺乏。
(7)下唇正中裂:下颌突因间充质组织发育不足,两侧不能接触融合所致。
(8)面斜裂:上颌突与侧鼻突和中鼻突因间充质组织形成不足,而未能覆盖泪管。
(9)面横裂:上颌突及下颌突接触融合不良所致。
一般非综合征性的唇
腭裂的发生主要是上颌突、中鼻突和侧鼻突在发育和相互接触融合时,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正常的接触融合或融合后再次复裂所致;而伴综合征性唇
腭裂的发生则多是致畸因素影响了如嗅板、神经嵴、额鼻突等胚胎较早期的组织结构的
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了上颌突、中鼻突、侧鼻突等胚突的
生长发育,所以除形成唇
腭裂外还伴有其他器官的畸形。
【病因】
病因:畸形病因:
1.遗传因素 由于单独发生的唇
腭裂是属于多因素的遗传性疾病,因此遗传因素则是其特点,其遗传特点为:
(1)多基因遗传的亲属患病率受群体患病率的影响:即亲属患病率随群体患病率的增高而增高,但二者之间的升高并不成正比例;其次是受亲属等级的影响,亲属关系愈密切,患病率愈高。如唇裂或唇
腭裂的群体患病率若为0.1%时,一级亲属患病率则为4%,二级亲属则为0.7%,三级亲属则为0.3%;第三是受患者性别的影响,如唇裂及唇
腭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男性患者的子女通常仅有唇裂,但女性患者的子女则较易同时发生唇裂与
腭裂;第四是受患者病情轻重的影响,即患者病情愈重,则其亲属患病率愈高,如唇裂患者其子女患病率为3.5%,唇裂伴
腭裂患者的子女患病率则为6.1%;第五是受家庭中已有患者人数的影响,即一个家庭一胎患唇
腭裂时,二胎子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群体患病率,已有2个唇
腭裂患儿时,以后的子女患病率又高手已有一个患儿的子女的患病率,即是说随着已有患儿数目的增加,以后再出生子女的唇
腭裂患病率不断增加。
(2)近亲婚配的表现:近亲通婚所生子女的多基因遗传病患病率较高,一般较正常人所生子女的多基因遗传病高出50%v100%。如匈牙利的调查资料表明群体中患唇
腭裂的患者中,其近亲通婚率为2.9?,而唇
腭裂患者其亲代的近亲通婚率则为7.3?。
(3)种族特点:多基因遗传病的患病率与种族有密切关系。如唇裂或唇
腭裂在黑种人中的患病率最低,仅0.4?,白种人较高为1?,日本人更高为3?。
(4)与双生子的关系:在双生子中,多基因遗传病在同卵双生子中的患病一致率高于异卵双生子,如同卵双生子唇裂或唇
腭裂的一致率为42%,异卵双生子则仅为7%。
2.环境因素
(1)营养因素:动物实验证实,母鼠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A、E时,其幼鼠常有唇
腭裂的畸形发生。但在人类中,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
呕吐和偏食等所造成的维生素缺乏是否也可导致其婴儿发生先天性唇
腭裂,则尚须调查研究,但临床上也观察到妊娠早期(怀孕3个月内)如有
营养不良,缺乏钙、磷、铁和维生素A、B、C、D、E等,则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的几率高一些。Murphy(1947)调查526名生过畸形儿的妇女中,有40%在怀孕早期具有明显的钙、磷、铁及维生素B、C、D等缺乏症。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如胚胎发育原潜伏有畸形基因或者早期胚胎发生了
病毒感染,此时即使是轻微的营养缺乏,都可以促成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所以有认为在孕期给予维生素B
6及B
12可以降低
腭裂的发生率。但相反,在动物实验中若给予过量的维生素A,更可促使胚胎腭突过早地上皮化致腭突不能融合而出现
腭裂。此外,某些妇科疾病因能影响胎盘的血供,造成局部
营养不良,也可诱发先天性畸形。
(2)内分泌影响: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在A系小鼠孕期的第13v15天内各注射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其所生的幼鼠中有82%出现
腭裂,而对照组中则没有这种现象。因此表明激素可以诱发
腭裂的发生,且临床观察也证明,孕妇在胎儿的器官
生长发育期间,因各种原因使用激素后,其婴儿易患包括唇
腭裂和其他器官与部位的先天性畸形。
(3)药物因素的影响:孕妇在妊娠期间,因伤风
感冒而服用四环素、水杨酸类的解热止痛药者,经陕西省所调查的209名唇
腭裂患者中,63例(30.14%)的母亲即有因
感冒而服用上述药物的历史。Meadow(1968,1970)观察到6例
腭裂患儿其母均因患
癫痫而服用过抗
癫痫药物,因而表明某些药物在孕期使用时具有促使其产生先天性畸形的作用。也有报告长期使用抗
麻风类药物、安眠药物以及服用反应停(thalidomide)等的孕妇,也易于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唇
腭裂。此外,长期接触农药或生活在农药环境中的妇女,其子女也易于发生唇
腭裂,这是Gordon(1981)在美国所作的一项居民中子女唇
腭裂发生率与所接触的环境间关系的研究所表明的,与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有关。
(4)生物因素:临床发现母体在怀孕的前3个月内
感染病毒(如
风疹),可诱发婴儿唇
腭裂及其他畸形等。这是因为
感染由胎盘进入胚胎而使患处血管结构异常,导致营养缺乏,影响正常发育而出现先天性畸形。
(5)损伤和精神损伤:一般损伤,可导致孕妇阴道
出血,也可影响胚胎的发育,特别是不正规的不完全
流产的刺激,更可加重胚胎的损伤,直接地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者即可发生畸形。由于心情紧张及不良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均可促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阻碍胚胎中胚层组织的发育,限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降低胶原纤维性能而导致腭突在应融合时发生不融合而造成
腭裂。这在动物实验中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诱发幼鼠
腭裂的结果均已充分证明。其他的内分泌失调,也能产生
腭裂后代。
(6)物理性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微波的孕妇,或是在妊娠3个月内胚胎各胚突处于发育及融合时期而接受大剂量的X射线或其他射线的照射,其婴儿可以发生唇
腭裂等畸形。
(7)烟酒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的学者调查发现,在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和饮酒的孕妇人群中,其婴儿唇
腭裂的发生率较不吸烟饮酒的人群中发生率为高。虽然烟酒对形成先天性畸形的机制尚不明确,但作为一项预防措施则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