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 ( keratoconus )
别名: 圆锥角膜;圆锥形角膜
解释 收起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双侧性、非炎症性、进行性角膜病变,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变薄前凸呈圆锥形,导致角膜变形和曲率增大,产生高度近视和不规则散光。通常起于青春期,可终止于任意年龄,晚期后弹力层断裂可出现角膜急性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减退。圆锥角膜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种族,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双眼发生者占87%,可先后发病。一般人群圆锥角膜平均发病率约为1/2000,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发病率的差异可能与使用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标准不同有关。近年来,随着患者就诊率的增加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圆锥角膜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角膜基质细胞代谢紊乱,胶原降解增加,结构和排列亦发生异常,角膜机械抵抗力下降,变薄前凸,从而加重角膜上皮的损伤,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变性、死亡,释放蛋白水解酶作用于基底膜、Bowman层及前基质层,加速了角膜上皮细胞及基底膜的损害。亦有研究显示其发病与代谢及发育障碍、内分泌与免疫缺陷、变态反应等有关。继发性圆锥角膜常发生在LASIK和PRK术后。 
    目前对于圆锥角膜尚无较统一的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其病程分为亚临床型、急进型、顿挫型;根据圆锥的部位将圆锥角膜分为前部型和后部型;根据圆锥的形状,将其分为圆锥、后部圆锥及球形圆锥;根据圆锥的范围分为局限型及完全型圆锥角膜。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患者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典型的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呈渐进性下降;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弹力层急性破裂,房水进入角膜基质层,造成角膜基质和上皮急性水肿、混浊,视力迅速进一步下降,伴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水肿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最终上皮下瘢痕化及新生血管形成,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 继发性圆锥角膜常发生在LASIK和PRK术后。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可伴有其他先天性疾患如先天性白内障、Marfan综合征、无虹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最新进展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