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用症 ( apraxia )
别名: 失用症;dyspraxia;parectropia;动用障碍;精神性失用症;运动不能;运用不能;运用不能症;运用障碍
解释 收起

概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模仿行为,学会了各种生产活动中和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动作。后来这些动作便由于长期运用成为习惯性,达到显著的自动化程度,在这些复杂的动作中,运动器官的运动觉刺激(本体感觉)发生着负反馈性影响,对习惯性动作进行自动调节。     失用症(apraxia)即为运用障碍,是指脑损伤后大脑高级部位功能失调,表现为不存在 瘫痪和深感觉障碍的情况下肢体的运用障碍,是后天习得的、随意的、有目的性的、熟练能力的运用 行为障碍。患者神志清楚,对所要求完成的动作能充分的理解,却不能执行,不能完成他原先早已掌握了的、病前能完成的、有目的性的技巧动作。     这种失用不能用初级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来解释,也不能用 痴呆、 情感障碍、失语、失认、精神症状和不合作来解释。     失用具体是指:     1.患者对言语不能产生正确有效的动作。     2.患者不能正确地模仿检查者的动作。     3.患者对其所看见的物品不能产生正确的应答性动作。     4.患者在实际使用物品时存在障碍。     临床上,患者常注意不到自己的运用障碍,因失用患者的症状在实际使用实物时最轻,做主动的表演动作时障碍最重,大多数患者不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就不易被发现,而易被遗漏。因此不能只做常规的 神经系统检查,而应做有关的失用症的特殊检查,才能将其症状揭示出来。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