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妊娠期特殊的急性肝脂肪变性,最早命名为“产科肝急性黄色萎缩”后有“妊娠相关的急性脂肪变”,“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名称。病理改变为肝组织重度脂肪变性,肝脂肪变从小叶中心开始,几乎波及整个小叶,仅在汇管区周围似有界限清楚的正常肝细胞层,明显地缺乏坏死与炎症反应,在全部脂肪变的区域中,仅偶可见到极轻度小圆形细胞浸润,汇管区无异常。小叶中心区可出现胆汁栓子,与暴发性肝炎比较,此病明显缺乏肝小叶内肝细胞广泛坏死。
1.年轻孕产妇,第一胎多见,可伴妊娠高血压和胎儿窘迫。 2.妊娠期末3个月(36~40周)最多。 3.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恶心呕吐,多喜冷食开始,继之乏力,尿黄及严重水肿,黄疸可迅速加深,伴出血倾向及肾功能衰竭。 4.病初神志大多清醒,临终前始出现昏迷。 5.肝脾不肿大,质地软。
病因未明。有以下观点: (1)与脂肪酸氧化缺陷有关,可能属遗传病。有人将其归入肝微泡性脂病群,从Reye病(肝脑脂变综合征)患者证明有脂肪酸氧化缺陷存在,此缺陷在本病亦已得到证实。推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之母初查是杂合子的不完全表现型或有脂肪酸氧化缺陷的存在。 (2)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与妊娠时凝血机制异常(DIC)有关。 (3)有人认为先兆子痫可能属于肝微泡性脂病群,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其中最严重的一型。 (4)与低蛋白营养不良有关。
1.妊娠晚期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的。伴进行性加重的胎儿窘迫。 2.一般无发热、无肝脏病表现,但肾功异常及出血倾向较早出现。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为2~3×1O9/L,最高为5~9×109/L,血小板下降,可见母红细胞,巨血小板及嗜碱性点彩细胞。 (2)尿常规、尿胆红素一般阴性,但亦可阳性。 (3)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为主,ALT升高,ALT/AST<1.0(AST/ALT>1.O),ALP轻至中度升高,可有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症。重者肾功能异常及DIC表现,如病情无缓解而肌酐低于正常,提示预后不良。 4.B超:可发现脂肪肝特征。 5.病理:特异性脂肪染色可见肝细胞线粒体内脂肪反应阳性,电镜下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呈多形性。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2.提高对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对DIC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妊娠脂肪肝易合并妊娠脂肪肝应强调早期行剖腹产或引产,从80年代实行上述措施以来,胎儿存活率已达80% ,母亲存活率亦明显提高。 4.如DIC经剖腹产术仍不能控制,可考虑行子宫切除。肝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治疗同急性重型肝炎及内科治疗措施。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低血糖症 | 消化系统 | 高血压 | 出血 | 黄疸 | 发热 | 水肿 | 昏迷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